重庆探索政府资金电子化支付改革 实现资金安全与效率有机统一
一、在优化管理上做减法,支付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传统的政府资金支付以纸质凭证衔接各个环节,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制度落实不到位和信息不对称,造成内部审核控制与纸质凭证管理相互脱节的问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条,操作手续繁杂、风险节点较多。重庆通过流程再造整合成一个链条,将政府资金支付业务的整个生命周期纳入系统统一管理。
优化支付业务管理。财政授权支付方面,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支付电子化,取消打印节点、改手工签章为电子签章,并将银行柜面业务系统“搬迁”进预算单位财务室,取消纸质凭证和单据流转,预算单位依据电子指令在办公室就可完成全部支付业务,工作量和时耗均减少一半左右。财政直接支付方面,由财政国库处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直接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打印和手工签章节点的时耗占整个支付环节的一半以上,支付电子化后,电子签章将支付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实施全链条式管理。在财政、人银、代理银行三方分别部署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开发的安全支撑控件——电子凭证库,各业务系统连通电子凭证库,实现电子凭证在三方间的自动交互。电子凭证库能监控每一次操作,以电子凭证“快照”的方式记录下三方对电子凭证的所有审核过程,并在下一岗位审核时自动对上一岗位的签章(签名)进行有效性校验。三方在各自业务系统处理业务时,既在电子凭证上留下痕迹,电子凭证库又对其他两方在电子凭证上留下的痕迹进行校验,确认审核人的身份的合法性以及电子凭证的完整性,将三个业务系统整合成全链条。三方之间由原来对纸质凭证的人工校验和传输,转变成对电子凭证的自动校验和电子传输,资金安全和运行效率大幅提高。
二、在安全保障上做加法,动态监控每笔资金支付
安全问题永远是最重要的问题。实施支付电子化,资金支付效率大幅提高,资金安全愈发重要,以前出问题只是一个环节或一个点,现在贯通的网络出问题会造成全局影响。重庆整合存量硬件资源,公开招标购置了电子签章和电子凭证库等软、硬件设备,建立起立体电子支付安全支撑体系,加强业务管控,从根本上实现了数据的唯一性和防篡改、业务的完整性和防抵赖。
系统安全上,三方独立部署,操作权限控制。电子凭证库在部署上独立于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的业务系统,无法通过某个业务系统进入电子凭证库对电子凭证进行修改和删除,经过严格授权程序授权的业务系统操作人员才能访问电子凭证库并进行电子凭证的查看和发送。电子凭证库具有发现业务系统反安全规则的业务操作功能,比如,连续两岗业务操作都是同一操作人的情况下,该笔电子凭证就自动判定为无效,业务操作无法继续进行。财政、人行、代理银行各自业务系统则通过制度控制和系统优化强化系统安全,不定期进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
数据安全上,固化系统控制,数据异地备份。每一笔资金从预算单位提出支付申请开始,收款账号、金额等支付信息在后续的开具支付凭证、支付资金、清算资金等环节都由系统自动控制不能做任何修改。在做好数据访问权限的控制、防止数据信息外泄的同时,严防数据信息丢失和损坏。一方面,加强数据备份双保险管理,财政、人行、代理银行每天备份数据的同时,在同城异地备份中心同步备份。2016年,重庆市财政局集中支付系统和电子凭证库的备份数据量最多时每天高达200G,全年无数据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定期进行备份数据恢复等应急演练,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资金安全上,一个权限控制,一个渠道传递。应用统一的财政身份认证体系,加强对业务办理人员的实名制管理,加强业务授权管理和业务审核管理,做到有权限的人员才能办理业务凭证、并且办理后丢不掉、赖不了,没有权限的人员对于业务凭证看不到、改不了。资金支付和清算等电子凭证,经过电子签章加密后统一通过“电子凭证库”一个渠道传递和交换,对涉嫌违规的支付申请设置“系统自动拦截”,人工审核后分别予以“放行”或“责令改正”处理,靠系统管资金、管账户、管干部,最大限度地杜绝财政资金管理漏洞。资金支付通过信息系统进行,重庆市财政对每一笔资金的支付情况进行动态监控。2016年,“系统自动拦截”支付申请近1000笔、35亿余元,对违规支付形成有效威慑。
三、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市级建设全市三级应用
支付电子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管理制度的调整突破,又涉及业务与技术的协同融合,还涉及财政、人行、代理银行及预算单位的衔接互通,技术要求高、协调难度大。重庆确立了全市“一盘棋”的建设思路,在财政部统一指导下开展实施,把支付电子化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制度要求作为“硬约束”,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总体规划,先市级后区县、先试点后推开。
市级创新论证实践。5年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12年全面规划,3月份接受财政部试点安排,市财政组织人行、公安、商业银行、安全设备厂商等单位研究总体规划和阶段目标,构建制度规范、改造支付系统、部署安全体系;2013年小步试验,1月4日市级支付电子化在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规划局、市市政设施管理局等数十个单位成功上线运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支付系统的可操作性;2015年总结完善,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实施方案、一系列技术和业务标准、一个电子凭证安全支撑控件,当年市级10家代理银行自助柜面全部上线;2016年7月启动市级预算单位全面推广,用时3个月新上线单位500多家,累计完成改革单位达879家,基本实现了预算单位全覆盖。
区县逐步试点推广。市级试点表明,支付电子化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符合各方的愿望和管理要求。重庆市财政局按“积极性高、业务规范、条件成熟”的原则确立试点区县,一方面从制定管理制度、改造业务系统、部署电子凭证库安全支撑体系等方面加强指导;另一方面在市财政局集中部署区县财政端电子凭证库硬件设备,节约建设成本,避免重复建设。2014年、2015年分别选择在九龙坡区、酉阳县成功试点,其中酉阳从启动试点到上线运行用时仅2个月;2016年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观摩和经验介绍等多形式宣传,新增渝北区、大渡口区、巴南区等10个区县改革推广,目前上线前的安全评估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在组织开展流程梳理、软硬件设备采购、系统开发测试等工作。
纵深推进电子支付。一方面深化市级,先总结经验从技术层面优化,将重点放在排查隐患、完善制度上,研究解决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深化和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再扩大领域从业务层面加以扩展,将支付电子化管理建立起来的标准化体系、电子凭证库等设施和经验,推广到公务卡批量还款、专户拨款、水电气费托收等业务领域,形成从预算、执行到决算的财政管理闭环,加快财政业务一体化管理进程。另一方面拓展县乡,既完善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范、差错处理机制、应急预案等规制体系,确保区县在实践中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利用现有的成果、节约改革的成本;又积极稳妥试点,认真组织开展业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运行维护、组织管理、制度协议等综合评估,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并督促区县加强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将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和工具向乡镇和基层预算单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