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政企联手造资金池 “助保贷”欲解融资困局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山西有超过13万家中小微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左右。由于有效资产抵押不够等先天不足带来的融资难,是这些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瓶颈”。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是横亘在政、银、企三者之间的难题。从2012年至今,山西省陆续设立53个“助保资金池”,为这一难题寻求解决模式,在政府加强增信下,“助保贷”正破冰前行。
银政企联手打造“资金池”
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山西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来源是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但由于存在银行和担保机构门槛高、有效资产抵押不足等问题,企业往往无法得到银行贷款支持,中小企业资金主要以自我筹集为主,无形中抬高了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急需发展壮大,却苦于“无米下锅”,尤其是近两年煤炭市场低迷,受产业链影响,“抵押难、担保难、融资难”越发成为困扰山西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从2012年开始,山西省中小企业局与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联手推出了“助保贷”融资模式,设立“助保资金池”,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探索解决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每个‘助保资金池’内企业数量不高于10家,由政府、企业、银行三方按照一定比例出资,投入‘助保资金池’。如果企业未能及时偿还贷款,则由池内资金代偿。”山西省中小企业局融资财务处处长文渊介绍说。
“门槛低、时间短、费用少”,这是山西省平遥县国青同盈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冀国青对“助保贷”模式的评价。该公司是一家集畜禽养殖、畜禽产品生产、粮食收购、养殖技术研发与推广等为一体的企业,“有效资产抵押不足”一直是申请贷款的最大障碍。2013年,公司急需扩大规模,“助保贷”帮他解了燃眉之急,一周左右的时间1000万元贷款就下来了。“审批流程减少了,也节省了找担保公司的费用,时间短,费用还少了。”冀国青说,相比以前找担保公司融资,“助保贷”节约了50万元左右贷款成本。
据建行山西省分行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史卫红介绍,自2012年晋城市沁水县开展第一笔“助保贷”业务至今,山西已经在全省11个地市、119个县区设立了53个“助保资金池”,累计发放贷款近30亿元,“助保贷”贷款客户达到587户,占小企业贷款客户的34%。
严格遴选防控风险
“助保贷”对于中小企业无疑是雪中送炭。企业如何遴选?企业贷到款后,如何保证能用于生产经营、到期能否及时归还?对于政府和银行来说,这是“助保贷”生存下去的前提条件。
“有效抵押资产减少,风险肯定是有的。融资门槛降低了,但是入池企业的门槛不能低,一定要是信誉和生产状况良好的企业,这是降低风险的前提。”文渊说。
据了解,为了降低风险,山西中小企业局在入池企业的甄选上非常严格。“在当地信誉良好,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都有资格加入。”据文渊介绍,“助保贷”按照既要扶持中小企业,又要把风险降到最低的原则,由当地中小企业局对这些企业进行前期甄选,优先考虑虽无抵押担保能力但在当地信誉和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或者是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推荐给银行,按照相关的行业政策和客户管理政策,确定入池企业。
同时,各地还成立了助保金贷款管理领导组,机构设在当地中小企业局,当地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由中小企业局、银行、工商、税务、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一边服务、一边监督,使贷款时最大可能地提供便利,贷款后能全方位地进行有效的监督。目前‘助保贷’在山西进展顺利,还没有出现代偿现象。”文渊说。
虽然山西省“助保贷”业务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契合了山西地域特色,实现了金融产品和企业的有效对接,目前此类贷款资产质量良好,是建行山西省分行小企业信贷产品中资产质量最好的产品。
“这项业务的推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远远未能满足市场需求。”据史卫红介绍,下一步,建行山西省分行将加大和当地政府合作力度,重点突破尚未开办的县市区,最终实现“助保贷”在山西省所有行政县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