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详解存贷款调整原因 暂不影响存款准备金缴存
有关存贷款统计口径调整的通知正式下发。 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媒体新闻会上透露,央行今日发布了《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统计口径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自2015年起修订“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统计口径。 《通知》的主要内容是,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存款”统计口径,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纳入“各项贷款”统计口径。 “调整方法非常复杂,内容非常多,表格就有好几十张。”盛松成如是称, 存贷款统计口径修订是从2015年开始的,2月份开始将按新口径发布2015年度数据,同时也会按新口径回溯2014年数据。 新纳入存款准备金率 视情况而定 2014年12月,央行下发《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4387号)(下称“387号文”),指出定于2015年起对存款统计口径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存款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的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这些存款应计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 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该如何理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2014年12月23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召开形势分析会。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相关监管层人士在谈及存贷款口径调整问题时,提醒同业业务占比较高的银行,要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防止风险。 知情人士还提醒,对于同业业务占比过高、风险积聚较大的银行,有可能会采取加收准备金的方式督促其进行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知情人士说法,并没有相应的官方文件明确提出,只是上述人士口头传达。 不过,“387号文”也明确指出了“暂定为零”,也就是说,并不排除后期有可能调升。 盛松成在上述会议上指出,至于以后会不会交(存款准备金),要视很多情况而定,包括金融机构利率情况、货币调控情况、流动性情况等。 统计口径调整三大原因 对于存贷款口径调整,盛松成举例称,证券公司存放在商业银行的客户交易保证金,按原口径不计入各项存款,但按新口径需要计入;商业银行拆借给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按原口径不计入各项贷款,但按新口径需要计入。 至于存贷款统计口径的修订,盛松成表示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逐步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在货币的发行和派生过程中,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作用与企业和个人基本相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贷款与普通企业和个人的存款、贷款没有实质区别。因此,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标准,存款类金融机构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往来应该计入一般的存款和贷款。 第二,保证统计口径的准确性。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存款的重要来源,如果不计入各项存款,就无法准确反映存款类金融机构资金的来源;同理,如果不把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一般贷款,就无法准确反映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为了准确反映这些情况,央行早在2011年10月份就已经开始准备调整统计口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的存款已经在M2中,但各项存款中不包括,此次调整是为了准确地反映存贷款总量。 第三,为了指导货币政策的“时效性”。此次口径调整以前,存款和贷款的转移比较厉害。调整后,存贷款统计口径中已经包含了存款类金融机构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大部分的资金往来,因此,资金在这两部分之间的相互转移不会引起存款规模和资金价格的大幅波动,由此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不应做太多政策性解读” “这一次口径调整,不应做太多的政策性解读。”盛松成指出,央行也初步评估了存贷款统计口径修订的影响。 第一,在存款准备金方面,本来这块资金不在“各项存款”中,当然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但现在这部分资金计入“各项存款”,从理论上说,其属于缴纳准备金的范畴。当时,按照“387号文”的要求,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所以这次存款口径修订目前对存款准备金的缴存没有任何影响。 盛松成指出,这种做法在国际上也是有先例的。比如在美国,非个人定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等非交易账户,以及一定金额以下的交易性账户都属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但准备金率都为零。 第二,在货币供应量方面,“直接影响没有,有没有间接的影响还不能确定,是否会影响贷款则是另外一回事。” 第三,在社会融资规模方面,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资金往来关系,这里面只是金融机构资金的往来,所以并不影响社会融资规模。 第四,在利率方面,这次调整后,对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存款,利率管理政策保持不变,利率仍然由资金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提高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但不会直接影响市场利率。 盛松成认为,统计口径调整后是否会对金融机构存贷比造成影响,则要看有关监管机构如何确定存贷比的计算基础。“如果按照新的方法计算,那会下降几个点,但现在还不好说。”(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