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院青年团送戏送进常香玉故里
寒风中,一股清水注入一盒油彩,逐渐化开一片红晕,一支纤细的毛笔饱蘸朱红,在一张精致的脸上勾勒着。不出5分钟,穆桂英的脸谱就在河南豫剧院青年演员朱旭光的脸上诞生了。
而在简陋的化妆室外,早已坐满了等候大戏开演的乡亲们。他们来自豫剧大师常香玉故乡巩义市河洛镇南河渡村以及周边村镇。2014年12月28日,他们听闻省里的豫剧团下基层演出,很多人吃罢中午饭就拖家带口往演出地点赶,骤降的气温也阻挡不了他们看戏的热情。
听着外面的嘈杂声,4岁登台、又经过中国戏曲学院豫剧本科班历练的朱旭光前所未有的紧张。这张穆桂英的脸谱不知画了多少回,可这次却和往常不一样,平时熟练的手竟有些颤抖。“作为常派第三代传人,为常香玉大师故乡的乡亲演戏,心情难免激动。”22岁的朱旭光对记者说。
换上戏服,扎好大靠,一身戎装的朱旭光迈步出场。这出常派经典《破洪州》早早就印在了朱旭光的脑海中,而她扮演的穆桂英扮相俊美、英姿飒爽,一出场就是碰头彩。与朱旭光一起从中国戏曲学院豫剧本科班毕业的青年演员们,合力将这出唱念做打俱佳的古装豫剧演绎得炉火纯青。舞台上,旌旗猎猎、刀枪相见;舞台下,叫好阵阵、目不转睛。刚开始揣着手的乡亲们看得兴奋,也不顾寒冷,看到精彩处使劲拍巴掌。抱着小孙子来看戏的赵远山大爷说:“这帮娃儿们唱得真好,感觉常香玉又回来了。”
伴随着“再来一段”的叫喊声,大幕缓缓落下。演出结束,天色渐晚。褪去戏服,卸下装扮,朱旭光与李多伟、吕军帅等师兄弟一起讨论着演出中的问题。摇曳的灯光下,他们显出比同龄人成熟得多的气质。据了解,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成立一年来,尽管排演了《穆桂英挂帅》《破洪州》《五女拜寿》《白蛇传》等10部大戏,但在各种演出中,还是会受到很多老年观众的质疑。“我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些年轻孩子能演好豫剧吗?’”朱旭光说,“学戏这么多年,又在北京读了本科班,一是为了把好戏演给观众看,二就是要不断证明自己,不给青年团抹黑。”
回到常香玉大师的故乡,弟子朱旭光在常香玉故居前驻足很久。冲着大师照片三鞠躬后,她说:“2014年是‘香玉剧社’成立66周年,也是大师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0周年。我记不清走了多少乡村,下过多少次基层,但这次到大师故乡演出对我意义独特。尽管没见过常大师,但她学戏先立德、戏比天大的话一直印在我脑海里。只有把青春燃烧在舞台上、把艺术奉献给观众们,才不枉我对戏曲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