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豫剧《焦裕禄》(上海戏剧学院)专家座谈会纪要

17.11.2015  15:48

时间:2015年10月28日

地点:上海戏剧学院

会议主持人:沈伟民(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作为第17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的46部精品剧目之一,豫剧现代戏《焦裕禄》10月26日、27日连演两场,受到沪上观众热捧。演出结束,全场观众自发起立,掌声经久不息。10月28日,豫剧现代戏《焦裕禄》“潜心深入生活,艺术再现中国故事”专家座谈会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与会领导、专家进行了深入评析和高度评价。

河南豫剧院三团编演的豫剧现代戏《焦裕禄》以新的角度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独特的“兰考往事”。该剧选取“火车站访灾民”“瓦窑村搞调查”“登封买粮食”“痛斥浮夸风”等几个典型故事,展现了焦裕禄同志“求实、亲民”的可贵品质和伟大精神,深刻体现了“焦裕禄心中装着老百姓”这一主题,彰显了令人感动的焦裕禄精神。

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姚金成、何中兴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张平执导,国家一级作曲赵国安、汤其河作曲,指挥李宏权,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南豫剧院副院长、豫剧院三团团长贾文龙领衔主演。主创人员数次深入到焦裕禄同志当年生活的河南省兰考县体验生活,尤其是主演贾文龙,多次深入兰考县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走村串户,聆听当地群众对焦裕禄同志的描述,深刻领会焦裕禄精神。为了尽可能还原焦裕禄同志的形象,贾文龙专门制定了完整的减肥计划。本剧深受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喜爱,一些观众观后感慨地说:“这就是当年的焦书记!

刘文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节目共46台,豫剧《焦裕禄》是当中的重头戏。观看演出后非常感动,许多地方使我们掉下了眼泪,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给人以感人的力量,为民、求实、奋斗、无私的焦裕禄精神深深地感染我们。它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我认为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河南豫剧院三团的创作经验值得学习。

李树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豫剧院1956年成立,下设三个团,一团、二团、三团。一团以演出传统戏为主,二团以演出新编历史剧为主,三团以演出现代戏为主。1969年因为种种原因豫剧院撤销,2013年7月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又重新恢复了豫剧院,一、二、三团加上青年团,河南豫剧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领导给我们的定位,大团小院,我们三个团的实力都很雄厚,起到示范、引领、研究、帮助作用。

河南豫剧院三团历史悠久,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毛主席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时以杨兰春为代表的河南豫剧三团扎根基层体验生活,创排出豫剧现代戏《朝阳沟》;1964年到北京演出,毛主席看了之后给予很高的评价,当时的中宣部领导和专家们总结说三团是编演现代戏的一面旗帜。

郦国义(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先进人物的戏在全国文艺界塑造了不少,但是可以达到像豫剧《焦裕禄》这种水准的比较少。我特别感动的是其中三场戏:火车站、平反、买粮。第一,它有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反思精神,这难能可贵。编剧敢于用艺术的样式把它作为一种背景反映出来,我认为这是一种精神。第二,党性和我们的人性应该也是完全相通的,充分体现了一个党员,或者是一个县委书记把民生看得至高无上,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三,今天特别需要提倡的就是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另外,所有的演员表演都很到位,尤其是主演贾文龙的表演,一身正气,加上唱腔好,非常完美。

建议台上的服装可再做旧一点,三年困难的时候大概能穿这样衣服的人很少,衣服一定要破,加一点补丁上去。

戴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看戏时,观众的鼓掌有二三十次,我很感动,也很敬佩,应该向河南艺术家致敬。编导、演员、音乐主创人员都非常努力,比如剧中焦裕禄患着重病带头抗洪,整个舞蹈动作、形体表现出他在抗洪第一线率领群众做顽强的斗争,这些程式、技巧、功夫用得比较贴切,使大家感觉到戏曲的传统美,同时又强化了人物形象;贾文龙的表演非常质朴,演这个人物不能太花哨,真人真事,还要有激情。贾文龙是用真情去演绎,演出来的形象又很真,所以观众的评价就是演员演得真,精神传得真。尤其最后和妻子、儿女的告别,这种催人泪下的长段,发挥了戏曲抒情功能,比一般话剧表演还要感人。

杨绍林(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这出戏的编剧、导演以及整个剧组用朴素的情感投入创作,用朴素的舞台气氛、朴素的情感来演绎一个非常真挚的故事。整个舞台呈现很质朴,没有张扬的东西。我认为符合老百姓的审美需求,感觉就是生活中的事情,一看就明白、就懂,没有让人很费解。这说明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主创非常沉得住气。因而,呈现的效果也是朴素、接地气的,是符合人民审美根基的作品。

饰演焦裕禄的贾文龙,有很深的豫剧功力,唱、念、做、打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这些东西作为舞台呈现也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

卢昂(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我非常激动和兴奋,这种英雄人物创作是最难的,前面又有电影在全国的轰动。但看过之后,脑海中就蹦出两句话:放下身姿接地气,心系百姓撼人心。三团的演员非常注重生活的表达和戏曲的应用。贾文龙的表演值得上海的演员学习,现在像他有这么好的唱功、表演、身段的演员很难找,这种坚守很不容易。这出戏对音乐的追求也非常讲究细腻,做到了传统和现代的嫁接,特别是三团的乐队非常讲究。

陈达明(剧作家):这出戏虽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老故事,但并不是以非常老套的方式讲,所以对于今天的观众仍然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从文本上来讲,跟我们今天的时代脉搏扣得比较紧,重视民生是现在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一点在豫剧《焦裕禄》形象塑造上是浓彩重笔。

作者非常好,戏中人物不多,既非常精炼又比较深刻地把焦裕禄重视民生、重视老百姓、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的情怀与思想描绘得比较深刻、生动,很接地气,作者肯定是下去体验过生活的。二度创作上,导演把握好了度,这并不等于没有慷慨激昂。总的来讲,音乐、演员,包括群众演员,都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老百姓,同时又有着我们今天的时代审美观照。

孙惠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我说两点:第一点,一开始这个戏就很震撼,焦裕禄对老百姓做的事情,“为了不饿死人,敢于丢了乌纱帽去分粮食”使剧情更完美了;第二,很多老师说戏曲化,现代戏很难,豫剧做得很好,三团做得尤其好,总体上说戏曲化做得很到家。

宋妍(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看了这个戏以后,感触很深。

第一,这出戏所反映的历史故事太熟悉,但是看的过程中一点没有厌烦,小事情剧组挖掘得很生动,整体就烘托出让老百姓爱戴的人,我认为这种创作态度和对细节的挖掘值得所有创作人员借鉴。这种创作精神是要鼓励的,要让大家学习的。

第二,剧情跌宕起伏,演出精彩。那几场群戏,镜头般的速度很感动,这是玩命似地演,包括对手戏,我都很喜欢,贾文龙演得非常好。还有剧中宋铁成最后读文件,那个处理真是催人泪下。导演、演员的共同创作疏密有秩,整出戏的调度和节奏感非常舒服。

第三,所有的演员对角色力求做到准确把握。

荣广润(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写焦裕禄的作品我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就看了很多,各种各样。这出豫剧真的使人感动,以前的感动有那个时代的感动,现在是经过了50多年以后历史沉淀的感动,非常不容易。

这出戏最大的特点,或者使我最有感受的一点,就是非常客观、非常实在地去面对历史、认识历史、阅读历史、表现历史。在这个基础上,抓住了焦裕禄最核心的一个思想,老百姓的生命、生活。我觉得焦裕禄的精神,或者共产党核心精神是什么?是为老百姓服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认为这是这个作品非常有价值的地方。

这个戏全台演员是高原,贾文龙的出色表演是高峰。贾文龙的嗓子非常好,但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他对人物的把控,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讲,对人物更多的是一种控制,而不是抒发,或者是没有空洞的慷慨激昂,更多是用一种深沉的办法来把人物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无论是他看到逃荒农民的自责、内心的极度不安,还是看到给宋铁成送平反书,他的感慨,他很多时候是有意识,有所控制的。这个控制很好,其实是内心一种把握到东西以后的控制。我认为表演确实做到了收放自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表演。演宋铁成的演员年龄不大,但是在台上表现出的那种经过生活波折以后的风霜感,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沉默,效果非常好。

提个小建议,我认为妞妞对宋铁成的死有过一个表述,跟焦守凤最后见父亲的表述差不多——“我只要我的爸爸”。在这些戏上面还略有一点雷同。

郭宇(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戏曲学院院长):戏曲以曲为本,音乐为本,声腔的感人是非常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河南戏曲声腔的感人有传统,《焦裕禄》词很通俗,音乐旋律很优美。贾文龙原来是学传统戏出身,但是塑造现代戏没有传统戏的痕迹。不仅仅是贾文龙一个人,几个人物都是形象路线很鲜明、很到位。顾主任的扮演者,声腔有特点,嗓音也很有特点。整个团队男女角色都很到位。

很感谢河南的艺术家,在现代戏的创作方面,河南豫剧院三团有很多经验值得上海的剧院学习。

胡晓军(上海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戏的编导演,所有剧组人员真正把焦裕禄精神注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他们是像焦裕禄那样以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对人民的炽爱和献身精神,注入自己创作演出当中。

最近上海正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如果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再看看这出豫剧,相信有理性和感性的深刻认知,以及思想上的升华,我就是这样的受益者。我总结为三句话:真实可信的历史场面,真切可感的人物形象,真诚可亲的地域特色,使豫剧现代戏《焦裕禄》向我们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又暖人心脾的思想艺术。

再就是现实主义文艺的真谛就是要敢,编导演都是敢于直面现实,通过典型性的加工和提炼,强化而不是削弱矛盾,彰显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这个恰巧是我们戏剧结构当中构建矛盾冲突的要求。

李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我觉得《焦裕禄》必将会进入现代戏戏曲史册。能够进入史册的作品,应该是超越,提供比过去更多的东西,这样的作品才可以被选进史册。我认为它在创作上是一个新突破,同时也是主旋律戏剧的新境界。

兰考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灾荒,有难民吃不饱饭,过去很多题材不敢碰,但是我们的团队碰了,而且处理得非常好。这里面最让我感动和震撼的就是这个团队的解放思想,直面历史,然后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勇敢地呈现出来,我相信这种真实的作品一定会受欢迎,不仅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而且也会受到青年朋友的欢迎。

王履玮(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觉得这出戏非常好,特别是舞台设计非常好,很朴素,并且戏中的价值观和理想全部是对的,中间抗灾的场面,用了西洋乐队、还具有当年样板戏很雄壮的感觉,观众感觉很新鲜,是很震撼的演出。

张文军(《上海戏剧》杂志社主编):这个戏值得我们戏曲界向它致敬,不仅把焦裕禄搬上舞台,而且从现代戏创作角度来说是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把一个先进人物用艺术手段成功搬上舞台。

从该戏的编导演创作过程可以看出,他们的理念非常一致,把历史当中的一些真实的情况彰显在舞台上,用质朴的手段在舞台上展现这样的人物。从导演来说更注重质朴的手段,在整个过程当中,更加追求的是人物的真实感和如何体现当下问题,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我们从一系列作品当中都可以看到,用焦裕禄这样的人物去感动“50后”“60后”的人比较简单,毕竟我们是受这样的教育走过来的,如何去感动“80后”,甚至是“90后”,这才是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问题。

贾文龙有很多高亢激情的唱腔,不是非常激昂的感觉,同时,他整个表演中激情和温情把握得很好。《焦裕禄》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手段。

家庭温情的关系在整个《焦裕禄》中占的分量不是很重,之前铺垫的情绪的东西,仅仅牵扯到自己女儿工作问题,稍微有一点儿弱。

管燕草(上海淮剧团副团长、青年编剧):我是含着眼泪看完这出戏的,我觉得它有非常不容易的地方。怎样处理好现代戏和戏曲程式化的表现手法问题,一直是一个课题。里面有大段的戏展现了演员功力,包括融入戏剧传统的东西,这一点导演处理得非常好,一点没有看出来传统戏的影子。

最后家庭的那一段戏里面,女儿和妻子的出现比较晚,是不是把她们两个人物在前面点一下?

毛时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府政府参事):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豫剧《焦裕禄》是最近这些年现代戏曲创作当中具有标杆性意义的作品。

第一,我觉得它是站在一个新的时代高度去阅读老故事。第二,是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去演绎老故事,演出新的感觉。焦裕禄为什么感动我们?就是他有很崇高的情感,始终把老百姓挂在心上。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在这个戏里面我们看到他也有犹豫,也有内心的彷徨。剧中有三次道歉。我想这些道歉就代表着我们共产党人对历史的责任。

这个戏提供了我们很多现代戏创作可被借鉴之处。第一,作为演员、作为剧组,始终对被塑造者抱有一份非常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情感。第二,这份内心的情感还有着强烈的、向观众和接受者倾诉的冲动。第三,有一份力求完美的艺术追求。豫剧三团有具有艺术追求的艺术家,他们一直在艺术创作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我认为这个戏现在就不要做大的改动,只要做小的调整就可以。

尚长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原主席,此为他于10月26日当晚看过演出后的发言)这出戏,每位演员都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文龙塑造的形象使我们受到了感动,今天在这个舞台上我没有看到所谓的高大全三突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朴素的、伟大的人民公仆,所以演出非常成功,向河南豫剧院三团同志们学习。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我们每位年轻的演员、戏曲工作者都要看看这个戏,看一场豫剧《焦裕禄》是一次人生的洗礼。

建议焦裕禄从后面大平台走出来的场景,序幕、结尾都有,最好保留结尾,这样没有重叠感。第二场“送粮”的舞蹈还要再生活化一点,用生活化了的戏曲程式去展现这段“春耕”会比较实在。

李霞(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豫剧现代戏《焦裕禄》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荣获文化部“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奖,同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在河南省进行了全省巡演,特别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焦裕禄》作为活的教材,给河南省直机关干部进行了6场演出,同时在全国各地演出当中,也受到了很多肯定和认可。

各位专家老师给予了这么多的赞誉,也给予这么多鼓励和鞭策,也给我们提出很多好的合理化建议,我相信我们的主创团队今天的收获是非常大的,回去以后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很好地进行修改、加工、提高,争取使我们这出戏成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中的经典之作,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

近些年来河南省文化厅还是比较重视现代戏的创作,现代戏创作在河南有传统,这么多年来从《朝阳沟》,到这几十年创作的不同题材的现代戏有200多部,还是有这样的好传统。河南文化厅这几年比较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抓题材规划的时候有意向现实题材、本土题材进行倾斜,进行引导。另外,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上我们也加大了对现实题材的扶持力度,不管是大的奖项,还是我们的创作资金的扶持项目评选,我们都主张或者是引导大家要重视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

三团是全国现代戏的中心团,几十年来坚持走现代戏的创作道路,这么多年来也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戏剧,近期我们创作的反腐题材的《全家福》,演出了100多场,在省内外都得到了很多肯定,我们认为坚持走这个道路,符合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符合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大方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下一步结合当前形势,也需要坐下来,沉淀下来,很好地回顾总结,很好地把我们这条道路走得更加扎实。

沈伟民(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河南豫剧院三团给我们上海的观众,给上海的舞台带来了一台震撼力非常强大的好戏,感谢河南豫剧院给上海的戏剧界提供了如何创作现代戏的宝贵经验,同时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如何艺术地再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这样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