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豫剧《全家福》:触碰灵魂、促廉政文化建设

15.04.2015  13:09

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排的《全家福》于2014年11月首演,随后的4个多月走遍河南全省,该剧在凸显现代豫剧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将廉政清风吹遍中原大地。4月16日至18日,该剧将在北京中央党校和梅兰芳大剧院演出3场。

触及灵魂的好作品

大型现代豫剧《全家福》是根据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关于“加大反腐力度,进一步加强河南党风廉政建设”的指示精神,在河南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和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下,由河南豫剧院、河南江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联袂打造的一部以宣传廉政建设为主题的大型现代豫剧。谈起该剧的来龙去脉,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说:“豫剧《全家福》是政府与艺术团体共同创作的结果。这次创作历程值得回味和总结。”他表示,戏曲行业都在喊“剧本荒”,但真正与各个单位、行业进行深度合作后就会发现,很多典型事件和素材尚待挖掘。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利用各种合作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该剧突破了反腐题材戏剧中展示办案具体过程或腐败者灵魂堕落过程的常规表现手法,以一个家庭两代人的艰辛奋斗为背景,展示了腐败罪行对当事者个人命运和家庭的毁灭性打击,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和大喜大悲的情感效应在观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当演员们唱出“功是功,过是过,查到谁绝不留情”“在反腐败的问题上,我们党没有退路”时,当柳淑琴呵斥韩琳琳“反腐败就是隔墙撂砖头,砸住谁是谁”的错误言论时,热烈的掌声甚至淹没了现场音乐。

剧中韩英杰这个曾经的成功典范,在金钱和美色的诱惑下跌入了贪腐深渊,这一源于现实生活的剧情令观看此剧的每一位党员干部感慨唏嘘。河南省纪委案件管理室主任郭佑安说:“《全家福》对腐败罪行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也让人发生从‘不敢贪’‘不能贪’到‘不想贪’的转变。”

全家福》在党员干部心灵深处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很多基层党员干部表示,《全家福》不仅是一出好听好看的豫剧,更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反贪腐”好教材,这部戏不是板起面孔教训人,而是用艺术的手法让人看到贪腐带给国家、家庭和个人的灾难,带给观众深深的思索。

探索豫剧现代戏的新路径

自《朝阳沟》后,河南省的豫剧现代戏创作一直未曾停步,近年来接连创作出《香魂女》、《村官李天成》、《常香玉》、《焦裕禄》等叫好又叫座的现代戏。而豫剧《全家福》的推出,在丰富现代戏舞台的同时,也延续了这股创作势头。

河南省纪委干部陈敬如、杨军为《全家福》剧本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知名剧作家姚金成、何中兴通力合作,历经一年,六易其稿。尹晋华也多次审阅剧本,参加创作研讨会,提出重要的修改意见。最终,以“打造精品剧目”为宗旨的豫剧《全家福》在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姚金成和何中兴表示,该剧创作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将反腐主题变成更加容易被观众接受的艺术形式。在认真研读素材和案例后,他们发现很多落马官员曾经是非常优秀的干部,他们不仅立志做好党员、好干部,也都为此做出过努力,有的还收获了出色的业绩和口碑。但在金钱的诱惑下,他们的灵魂被扭曲了,防线被冲破了,精神和人格失陷了。“我们想找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也想让作品引起观众的反思。”何中兴说。

全家福》打破了传统廉政戏剧千夫所指、将所有责任都归贪腐分子一人的惯性思维,将戏剧冲突聚焦到“代价”二字上,展示了腐败罪行对当事者个人命运和家庭、亲人的毁灭性打击,深切呼唤全社会都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亲情元素使剧情在大痛大悲的同时,展示大情大爱、大仁大义、大彻大悟。《全家福》的人物设置、故事结构与戏剧界一般常见的“三突出”模式不太一样。常规模式通常把矛盾中心集中在纪委干部如何秉公执法上,但该剧却以被“双规”的副市长韩英杰的女儿韩琳琳作为叙述人展开故事,以年轻人的眼光和心理感受以及人生反思、人格成长为叙事线索,把一家两代人的命运,特别是韩英杰被“双规”以及其后家庭的变故贯穿起来,构成了整个戏剧的叙事框架,形成了该剧独特的观赏效果。

红花”“绿叶”共同绽放

与传统豫剧突出名角不同,《全家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角,所谓“红花”“绿叶”,在该剧中区别并不明显,舞台上的每个演员都是整出剧目的重要组成。盛红林、陈晓兰、李书奇、辛艾等国家一级演员,郑娟、张红伟、张家祥、刘冰、何森涛等青年演员都在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因为每个角色的戏份都不弱,《全家福》对演员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剧中饰演韩琳琳的郑娟是知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汪荃珍的爱徒,曾荣获“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演员一等奖,但这个角色却让郑娟压力很大。她说,花钱大手大脚、一身名牌的生活离自己很远,她也没有经历过家庭的大喜大悲,演得过火和演得不到位都会损害整部作品的完整度。一直在剧中扮演正面形象的盛红林此次扮演了被“双规”的副市长韩英杰。剧中的韩英杰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反派,而是一个为事业奋斗过、努力过却不慎失足的普通人,结局令人痛惜。做了错事,无论如何纠结、挣扎和忏悔,都无法弥补悲剧的产生,这就是这个人物存在的意义。这种形象的转变也让盛红林为塑造角色煞费苦心。

2014年底启动的全省优秀廉政戏剧巡演活动在河南广获好评,除《全家福》外,豫剧《清吏郑板桥》、《斗笠县令》、《芝麻官下江南》,越调《大明朱元璋》,曲剧《洛阳令》、《曹端还乡》等一系列老百姓爱看的“清官戏”“反腐戏”在河南各地演出。此外,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了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中原清风杯”反腐倡廉微电影评选、“清风中原”廉政文化系列演出等多种接地气的廉政文化活动风生水起,极大地促进了河南省廉政文化新生态的形成。

相关链接

河南豫剧院:“豫剧航母”起航

河南豫剧院是在原河南省豫剧一、二、三团基础上合并组建的演出团队,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2013年7月17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河南的豫剧航母重新起航。

新成立的河南豫剧院是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中唯一批准保留的事业编制的文艺演出院团。该院编演的豫剧《程婴救孤》、《香魂女》、《清风亭上》等剧目曾夺得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多人次荣获文华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两人次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

河南豫剧院采取“一独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三统一”(人事统一、财务统一、固定资产统一)、“四自立”(各团人事、财务、创作、市场自立)的管理方式,实行资源共享和艺术名家统一调配,尝试探索新形势下国有文艺院团适应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坚持“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建院宗旨,力争使河南豫剧院成为艺术生产的集聚地、艺术理念的创新地、艺术精品的展示地、艺术人才的新高地,成为中华戏曲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河南豫剧院将以加强团队建设为依托,以内部机制创新为支点,以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新秩序为抓手,全面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以编演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为重点,走老戏新演、名剧改编,重视原创、再现经典,名剧出名演、名演带名团的发展路子,实现艺术生产的新突破、艺术建设的新跨越。同时,河南豫剧院还将确立“大豫剧”的发展理念,发挥其对全国其他豫剧院团的示范、引领、研究、帮扶作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豫剧艺术的魅力,让河南的豫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部震撼人心、荡涤灵魂的好戏

——现代豫剧《全家福》巡演百场研讨会观点摘编

这是一场独特的座谈会。3月28日晚,河南豫剧院三团打造的豫剧《全家福》第100场演出结束后,河南省领导尹晋华、赵素萍、张广智与来自北京的专家随即召开座谈会,对这部戏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交流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

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强化党员干部清廉意识

这部戏我看了4遍,每次都心情激荡。听了专家们的意见,我对这部戏4月份进京演出有了更多期待。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全家福》一改传统廉政题材的叙述模式,深挖灵魂深处。很多人与我一样,忍着不让泪水掉下来,看完后心情沉重。这就达到了目的,就是要让观众静静地看、压抑地看,产生灵魂的触动。

打造这部戏的目的是强化党员干部清廉意识,宣传河南文化。反腐题材剧目创作起来很难,但正是因为难,我们才要做,艺术一定要有挑战性才能出好戏。比如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播出3次,收视率很高;《全家福》在全省巡演百场,场场爆满。这说明题材抓准了,功夫下到了,好的文艺作品就能百演不衰。

戏剧不是遗憾的艺术,可以精益求精、千锤百炼。我们要高度重视专家的意见,进京演出之前抓紧时间加工提高,不要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审美阻隔。我们要以情动人,但绝不是同情,要讲信仰、明大理。

在反腐败问题上,我们党没有退路。反腐败是全社会的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不是纪委一个单位的责任。省纪委、宣传部、组织部等各单位都要联合起来,为党风廉政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弘扬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全家福》取材于现实生活,剧情设计大起大落,感情效果大开大合,是河南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廉政题材优秀作品。

这部戏是在省纪委的直接策划和指导下完成的,一改过去廉政剧的套路,从领导干部犯罪后带给社会、家庭的影响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人们在感动感叹之余,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珍惜家庭、珍惜当下的重要意义,教育党员干部不能腐、不敢腐、不愿腐。艺术创作要把握正确导向,集聚正能量,引导人们树立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这部戏体现了时代要求,反映了人民呼声,它不单单是一部豫剧现代戏,更是一部反腐倡廉的好教材。

专家提出的建议让我们对这部戏如何加工提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接下来,主创人员要在人物塑造、思想变化的衔接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处理,同时要更加注意细节,争取把该剧打造成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品的社会效益。

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精益求精打磨好戏

感谢艺术家们为中原父老乡亲献上了一部优秀作品。对于该剧如何修改,我也有一些感受。

一是要尽量削减重复的唱段,集中相对分散的重点唱段。要为关键唱段、主要人物的塑造留足空间,做足戏;二是该剧的亲情戏足够,但在思想上、信仰上的教育还不够。腐败分子不单单是对不起家庭,更重要的是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国家,他们背叛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动摇了自己对党的事业的信仰,这些都要通过艺术表现出来;三是一些角色设置和细节问题要核实,不要出现硬伤。我相信,通过全体主创人员的通力合作,这部戏会有广阔的前景。

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用艺术反思生活

来到河南,观看这部令人震撼、催人泪下、真情动人的大戏,不仅感受到河南文艺界的创作实力,也使我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

这部戏来自于鲜活的生活,大多数剧情都是根据河南省纪委提供的真实案例改编、加工、提炼而成的,河南艺术家们用文艺的形式传递了对真实生活的反思,告诫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关切个人命运的同时,要多想想家庭、多想想国家、多想想社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该剧打动人、教育人

尽管是第一次看这部戏,但我获益匪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这是综合了“哲史文”整体性人文科学所阐明的真理,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思想保证。

河南省推出的《鉴史问廉》和《全家福》,就是用精神产品来推动“四个全面”建设,用各种文艺形式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从情感上打动人,从心灵上教育人。《全家福》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党员干部从不能贪到不敢贪,最后到不想贪。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这部戏主题深刻,价值取向鲜明,感染力强,豫剧特色发挥充分。它不同于传统廉政题材,而是通过主人公腐败后带给个人、家庭、社会的悲剧来警示人们,用思想层面的强烈震动征服受众,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和时代感。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在从严治党的进程中,河南文艺工作者以饱满的创作热情拿出这部作品,需要给予高度肯定。

该剧创作时间较短,某些地方还不够严谨,人物的情感逻辑、思维逻辑不够熨帖、不太舒畅、不够自然。比如女儿韩琳琳从不理解、不相信父亲被查到支持纪委决定、劝父亲配合调查,人物内心转变得不太自然;在人物关系处理上也要注意细节和生活逻辑,每个人物的出现都需要有足够的理由。另外,在讲亲情的同时,还要讲信仰,突出腐败分子蜕变的根源是他背叛了入党的誓言,丢掉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仰,让那些没有丧失良知的党员干部进行精神层面的反思,这样才更具有教育意义。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剧作家吕育忠:希望看豫剧成为时尚

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好戏。剧中男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与当下许多党员干部的人生轨迹十分类似,作品具有现实意义,对每个领导干部都有警示作用。《全家福》的诞生不仅是文艺院团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

无论是观众人数、从业人数还是院团数量,豫剧都是中国戏曲流传最广的剧种之一,河南豫剧院三团也历来是创作现代戏的先锋队。如今,河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对豫剧进行大力扶持,使豫剧在河南沃土上逐渐复兴。地方戏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走向全面复兴非常艰难。

一个戏曲院团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有没有新创剧目、有没有领军人物、有没有观众群体。豫剧的生命力旺盛,此前豫剧在北京的演出效果足以证明豫剧在全国的影响力。我相信,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河南豫剧同仁的努力下,看豫剧也会成为全国观众的时尚。

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宋合意:倡导家国情怀

该剧题目定为《全家福》非常好,它告诫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党和人民之托,洁身自好、抗腐防腐,才能拥有圆满的全家福。这对有腐败可能的人和家庭是一个警醒,提醒他们早点觉悟,悬崖勒马,不要到最后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全家福》的不少剧情都由河南真实案例改编而来,更贴近生活。可以说,这是一部打动人、有意义的好戏,通过这样的文艺作品,会让很多人内心受到触动,自律、自省,避免滑入深渊。通过文艺作品,通过生动的形象,来倡导自律、倡导廉洁、倡导家国情怀,就是这部戏的价值所在。

一部刚刚排演4个月的作品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令人敬佩,但作品本身也存在可以完善的地方,比如有些情节不近人情,一些背景细节与人物身份不符,舞美设计的细节与故事情节有不协调之处。此外,该剧的内在逻辑不够自然,对主要人物的变化要有一些交代。

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越敏感越有戏

全家福》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震撼、感动、受教育。作品题材重大,与当前形势结合紧密,这是豫剧现代戏的良好传统。对现实题材的不断研究、涉猎,为豫剧现代戏的创作积累了很丰富的创作经验。

想把反腐题材做好难度很大,很多细节、措辞甚至导向都需要拿捏恰当。题材无禁区,越敏感越有戏,关键看创作者的表达是否合适,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审美创造就是艺术家主动勇敢地为自己设置难题,然后以审美的智慧翻越这个难题。翻越过去,难点就变成了亮点。艺术家要把政策吃透,才能从思想高度驾驭现实题材。很多创作者无法处理现实题材,就是因为他们离现实太远,不了解、不深入现实。如今全社会都在关注反腐倡廉,如果没有好的文艺作品反映当下的现实,那是文艺工作者的失职。这一点,河南的戏曲工作者是榜样,他们有担当、有责任感,对全国其他地方的艺术创作是一个启示。

这部戏起点很高,但需要打磨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核心唱段需要更加精细,使它更好地表现主要人物的心路历程、剧情起伏、人物矛盾,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人情的小道理和政治的大道理要讲得有艺术性,这对艺术家是一个挑战。十年磨一戏,我相信经过加工提高,这部戏将会取得更多成功。

中国戏剧》杂志社主编赓续华:好戏出在河南并非偶然

我一年要看150多场戏剧,而看《全家福》是一种独特的感受;我一年也要开许多次座谈会,但在演出结束后连夜召开座谈会,尤其与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一起开座谈会,也是一次独特的体验。这说明,《全家福》这样的好戏出现在河南不是偶然的,这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与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也让人看到河南的领导干部希望用河南人民最喜欢的艺术形式——豫剧,与人民做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

传统的反腐倡廉戏剧作品一直没有太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创作方法过于雷同,说教味太浓,不走心。但《全家福》与以往的戏剧作品不一样,有一种人性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在心中激荡。在落马的干部面前,这两个力量特别重要,有时候甚至比行政力量更能挽救他们的灵魂。该剧讲理、讲法、讲情、讲义,而前两个不是这部戏的重头,最有感染力的讲情、讲义直击人心。再加上声腔设计成功,舞美设计干净简洁,导演对舞台调度十分娴熟,一批豫剧新人崭露头角,超越了我的期待。

全家福》不是简单的应景之作,它包含着艺术家的独立思考。这出戏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结果,相信该剧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