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明珠的“美丽”行动

20.08.2014  13:03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盛夏的豫东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驱车行驶在通向河南省永城市农村的柏油路上,一座座美丽如画的乡村映入眼帘。

      在永城市演集镇韩寨村,笔者发现,整齐划一的房子依次排开,每家每户的墙上都统一刷成了白色,屋檐周围,一条红色的“腰带”点缀其中,墙体上是各种辛勤劳动、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等方面的公益图画,道路两边是绿意盎然的行道树和盛开的鲜花,文化广场上,幸福的人们悠闲地锻炼着身体,放学的孩子们自由的嬉戏着。

      韩寨村党支部书记李伟告诉笔者,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村按照“搞干净、放整齐”的建设要求,立足地方特色、高标准规划设计,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按照“五化一长效”(即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卫生长效保洁)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带领全村人民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近年来,永城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方调研美丽乡村时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持续改善。

      美丽乡村遍地开花

      位于永城市日月湖西侧的城关镇南店子村是该市“美丽乡村”之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南店子村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把硬化路面、改建公厕、清除垃圾、打扫卫生、整理庭院、规范柴草垛、改善人居环境为工作重点,对群众小菜园进行统一扎上篱笆,并在村内集体土地上新建花坛三座,把村内废弃的石槽、石滚、磨盘等老古董放置其中,既美化了环境,又变废为宝节约了资源。通过大力发展城郊蔬菜种植业、个体工商业和运输业等,该村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0元,被评为省级文化先进村。

      近年来,永城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和要求,不断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以“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四美”为标准,把全市732个行政村3671个自然村统筹规划整合为60个新型社区和80个美丽乡村分步实施,2016年之前,70—80%的乡镇完成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之前所有乡镇全部完成建设。目前,“美丽乡村”已建成28个,其余也已全部启动建设。

      资金投入持续加力

      “柏油路修好了,还安装了路灯,就连晚上出门也很方便。”7月20日上午,永城市“美丽乡村”——太丘镇黄桥村村民告诉笔者。近年来,该村多方争取资金250余万元,并对资金进行打捆实用,完成村内户户通硬化道路5公里;安装路灯35盏,在道路两侧及小区内,分别栽植合欢树、女贞、银杏、石榴、月季等20余种名贵花木,绿化率达到30%以上;另外,投资3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1个,垃圾存放点1处,投资1万元购买熊猫垃圾箱50个,既实用又美观,成了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自2009年以来,永城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共完成投资113亿元。近年来,市财政每年都安排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各乡镇也根据自身状况安排资金投入,以奖促整,以奖促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引导村民自筹资金,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五年来,已累计投入13.7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特色产业强化支撑

      拥有2200亩耕地面积的芒山镇柿元村是该市美丽乡村之一。近年来,该村通过转包、合并等形式,把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先后流转土地1200多亩,发展生态园区500亩,建成大田沙红桃基地1500亩,年产沙红桃7500万斤,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增收6000元,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永城市按照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原则,结合各村庄特色产业发展的历史,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规划,持续扶植和发展各村庄特色产业,形成了特色各异的乡村经济,芒山镇柿园村的沙红桃,马牧镇两口村的大葱,演集镇韩寨村的草莓等产品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产品远销北京、武汉、广州等各大城市。

      在发展种植经济的同时,各“美丽乡村”也大力发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产生了较强的集聚带动效应,为“美丽乡村”的发展持续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