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给微信美食加上安全栓

16.09.2014  10:45

  越来越多的微信美食正在冲击和改变着传统餐饮市场。微信本身只是个社交平台,但它具有的图文展示、群发信息、朋友圈等功能,却为商品销售铺平了道路。由于缺乏相关监管,微信美食目前呈现野蛮增长态势。如何避免黑作坊食品借微信途径登堂入室,是当前监管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

  微信美食掀起冲击波

  移动互联网时代,门店似乎已不再是经营餐饮的必需品。一个厨房、一个微信号加上一支配送团队,就可以在美食与消费者之间架设起一条直达通道。

  在北京,到簋街吃麻辣小龙虾、喝啤酒,是很多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而如今,他们有了新选择—沸虾。这个由两名“80后”小夫妻经营起来的微信网店,最初只是个在朋友圈售卖麻辣小龙虾的个人微信号,靠着口碑相传,沸虾的生意越做越大。今年初,他们正式注册成立了餐饮公司,认证了微信公众号,商标也正在申请中。网友只需在微信上关注其订阅号,就能在网上直接查看最新菜单、自助下单。动动手指,热乎乎、鲜香入味的麻辣小龙虾、大闸蟹、皮皮虾、大明虾、鲍鱼等烹制好的美食,就会有专人送上门来。

  最近,一个叫“洋葱达人”的服务号在微信上做起了卖菜生意,经营生鲜切。明天晚餐想吃什么?麻辣香锅、土豆红烧肉、干炸小黄鱼、白灼花蛤还是宫保鸡丁?卖菜、洗菜、切菜、配菜这些麻烦事,统统不用自己动手。白领们只需关注其服务号,在微信上查看菜谱,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下单,切配好的半成品菜在第二天下午会直接送到您工作的写字楼下,下班带回家直接开火即可烹饪。“洋葱达人”一位姓刘的生产负责人介绍,他们的菜品都来自顺鑫农业、天福园农场等专属供应商,在大兴区拥有现代化的中央厨房,切配好的菜品经包装后,通过冷链运送到客户所在的写字楼下。

  今年中秋前,一个叫“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号还在网上卖起了私人订制月饼。从招募合伙人投资到月饼的生产、包装设计、物流,再到找人代付的销售新玩法,完全依托微信网络社群。微信号的主人罗振宇用这么一场电商实验,向公众展示了网络的力量。

  对时下年轻人来说,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在家坐等美食上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饿了么、到家美食汇、淘宝点点、易淘食,只要关注相关订餐微信号,其基于地理位置的搜索功能,就能显示出周边哪些门店可以送餐。网友点击门店即可查看菜单、在线点菜,上传订单后,剩下的就是坐等美食上门了。在劲松附近经营服装店的姚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与电话订餐、网上订餐相比,微信点餐更方便。她手机里就关注了好几个订餐微信号,上面菜单、价格一目了然。平时看店很忙,午餐和晚餐基本都是用微信叫外卖解决。

  三无食品隐匿朋友圈

  微信美食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也颠覆了传统餐饮经营模式。不过,由于目前政府部门对于这类经营方式尚无有效监管,其背后潜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

  前不久,杭州30多家专门从事网上外卖的黑作坊被查处曝光,在网民中引起了极大关注。大家没有想到,这些在饿了么、美团、淘点点等知名餐饮外卖网上有着漂亮名字的时尚餐饮店,现实中竟是些无证无照、肮脏不堪的餐饮黑作坊。尽管涉事餐饮外卖网站纷纷站出来表示,未来会通过完善平台制度、实地抽查等举措保护消费者权益,但依然有不少消费者担心,杭州事件所暴露出的网上黑作坊问题,在北京、上海等其他城市同样可能发生。

  几张诱人的美食图片、几句简单的介绍外加一个微信号,简简单单就开成了一家微信小店。目前,微信开店没有明确的准入制度,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没有相关票据证明,地址、姓名、联系方式都可能虚构,因此,安全风险不容小觑。据披露,杭州黑作坊能顺利登陆外卖网站,靠的正是虚报店名和地址。

  与购物网站相比,缺乏评价机制也是微信购物的一大隐患。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多个微信店铺发现,上面均只有商家的自我展示、订单信息等内容,而无法察看其他用户对所售商品的评价。而对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网络购物来讲,“差评”其实是公众监督最有效的一条途径。2013年,南京警方就是根据淘宝网上的诸多“差评”,才顺藤摸瓜破获了制售假冒安利蛋白粉的犯罪团伙。

  有不少网友认为,朋友圈售卖的私房美食,大都是店主在家里亲手制作的,不会有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把自家厨房当“据点”,以微信朋友圈当“门店”,这本身就属无证经营的违法行为。经营一家正规的餐饮门店,从厨房环境、操作规范、卫生检疫、采购渠道、留样备案等,要达到一系列标准和要求才能获得许可,而自制食品的原材料、出品都未经过职能部门的检验。即便出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通常小卖家也做不到冷链运输,配送环节中也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监管须跟上网络时代

  与微信美食爆发式增长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对于这类网售食品尤其是个体化网络交易的监管基本空白。因此,行业专家呼吁,政府部门应强化对微信美食等网络食品经营的监管,以确保这一新生餐饮经营模式能够健康发展。

  “没什么具体规定,谁都可以开”、“不知道该符合什么条件”、“没有人来检查过”……采访中不少微信卖家这样表示。

  那么微信美食是否合法?对此,北京市食药监局12331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无论是网店形式还是实体店形式,只要经营食品就需要办理相关许可证。根据经营内容,可能是食品流通许可证,也可能是餐饮服务许可证。消费者如果发现无证经营,都可以进行举报。当询问对网售食品有何监督举措时,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具体监督执法都由各区县负责。而当北京商报记者向朝阳区食药监局咨询时,该局相关人士却表示,网售食品这块目前不归他们管,有问题直接向市局反映。

  前不久,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对于网络食品交易,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最高法院对于网络销售问题的相关司法解释,主要是指大的生产企业和大的网络经营商,对于个体化的网络交易,目前还未实行有效的监管。他表示,像现在这种有一个账户就可以在网上销售的方式,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应该可以有效地纳入监管的范围内,从事网络食品交易、销售甚至宣传,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有专家建议,国家应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立法,实行网络食品经营实名制,实行网络食品经营电子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制度,落实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服务提供者与网络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同时,借鉴线下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研究开发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及异地协助取证、封存、拍卖、销毁和案件移送等有机衔接,形成互联、互动的网络食品交易及服务行为的全方位监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网络时代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北京商报记者徐慧/文贾丛丛/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