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待命、不说“再见”、不能笑……做灵车司机的他 在这个行业一干就是30多年
黄师傅提前到达了约定地点,坐在车上等待家属到齐后起灵 河南商报记者 唐韬/摄
河南商报记者 王乔琪
4月4日7点半,郑州迎来早高峰,黄宝生已经完成了当天第一次出车任务。
他是名灵车司机,开车护送逝者最后一程是他的工作,黄宝生已经在这个行业干了30来年。
今天是清明节,商报为你带来了一个殡葬行业从业者的故事。
【日常】
开车要平稳
维护逝者“最后的体面”
25岁那年,黄宝生凭着“会开车”这项当时还未普及的技能,应聘到了郑州市殡仪馆。虽然跳出农门当了司机、端上了“铁饭碗”,但他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工作特殊,大家都嫌‘不吉利’。”他说,虽说家人反对,但在那个年代,有份城里的工作让他很知足。这份知足,让他一干就是30多年。
灵车司机不仅全年无休,而且必须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电话来了,不管你在哪儿,在干什么,都照样得出车。”黄宝生说,半夜出车是常有的事。
黄宝生说,对于灵车司机来说,如果一辆灵车不能及时结束工作,不仅会影响下一趟出车,也会影响到家属的情绪,“我们宁愿赶早过去等着,也不能迟到。”
而对于开灵车的注意事项,黄宝生强调,开车一定要平稳,尽可能地给逝者“最后的体面”。
“时速一般保持在三四十公里。一是急刹车、路上颠簸,可能会影响逝者的仪容,二是运送逝者时往往会有家属开车跟随,要照顾他们。”他说。
【禁忌】
“你好”“再见” 是工作禁语
“我已经很多年没参加朋友喜事了。”对于这份工作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黄宝生说,从事这份工作后,不少亲友都把他“拉黑”了。
遇上亲朋好友家的喜事,大多是份子到,人不到,最怕别人忌讳。
作为殡葬行业从业者,他们养成了不主动握手问好、不说再见、不笑的习惯。“因为行业特殊性,我们时刻要替别人着想。”黄宝生解释,主动跟别人握手、问好,可能会让对方不舒服很久;一句简单的“再见、回见”,也会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
河南商报记者注意到,谈话时候,黄宝生是一个直爽、乐观、爱笑的人,但一进入工作状态,他会立刻收起笑容。
【辛苦】
有时灵车司机
还要替逝者清洁
虽然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提及死亡,难免忌讳,而这也成了灵车司机遭遇恶作剧的诱因。
“我们接到任务去拉尸体,可走到附近却发现那户人家正在办喜事。”黄宝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因为这些恶作剧,多留个心眼,成了他们必须具备的职业敏感。
不过,黄宝生也表示,现在殡仪馆的接待电话都有录音,层层把关,这种恶作剧很少发生了。
除此以外,碰上没有经历过事、一脸迷茫的家属,经验丰富的灵车司机不仅要充当主心骨,甚至还要代替家属给逝者清洁、穿衣。
“很多人忌讳让逝者上电梯,遇上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抬着一层层地搬,楼道窄,搬运很艰难。”他说。
【感触】
人只要活着,就是幸福
风雨人生路,有原点,有归途。黄宝生说,作为灵车司机,每天都要面对生死,如今的他早已将死亡看淡了。
而对于别人的不理解、歧视,黄宝生也觉得送人走好的事儿做得问心无愧、不丢人。“看多了也就明白了,人只要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每一天都要高质量地度过,好好享受现在,也要懂得知足。”黄宝生说。
再过两三年,黄宝生就要退休了。在郑州市殡仪馆,像他这样的灵车司机还有十多人。每年一万多次的出车任务中,他们开车护送逝者最后一程。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