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央企反腐的药方需要几味药?

17.12.2014  13:47

  “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角度看,央企都应是中国反腐斗争的主战场。针对目前一些行业和企业腐败问题还相当严重的现状,必须施以猛药,出重手整治。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只有这样才能对腐败分子产生足够的震慑,才能让央企成为堂堂正正的共和国长子。”

  16日,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做客中纪委网站与网友在线交流。郝明金表示,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发生重大腐败问题,产生极其严重的经济危害和深刻的政治危害。有的企业领导人员,一人掌权全家迅速致富,出现“家族式”腐败现象。

  十八大以来,已有多个“著名”央企贪官落马,其中包括,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宋林、中国铝业原总经理孙兆学等。尽管揪出几个贪官,国企特别是央企的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有关部门在巡视、审计过程中发现,国资委和央企自查的案件及信访举报数量大幅增加。一些国企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还存在隐蔽化、搞变通现象。国企领导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的经营活动谋取利益,以及领导亲友插手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问题依然突出。

  有人称央企为“被宠坏的共和国长子”,不无道理。某些拥有垄断优势的央企,占据大量公共资源,轻松赚取超额利润,在社会民生方面却支出寥寥。这些央企不仅没有很好履行“长子”的责任,还不时沦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央企资本雄厚,掌握着市场稀缺资源,这让它自然地成为社会上不法之徒以及央企内部人觊觎的“肥肉”。企业“一把手”权力集中、缺少制约,很容易产生腐败。而“一把手”沦陷的后果,往往就是企业内部出现大面积塌方式腐败。中央企业发生重大腐败问题,不仅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和严重经济危害,更会损害政府公信力,产生深刻的政治危害。

  一些央企领导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面对这种情况,央企反腐需要拿出什么样的药方?

  中纪委是反腐工作的主导力量,针对央企的监督问责,也是中纪委的工作重点。为了有效遏制央企腐败蔓延的趋势,中纪委此前已针对性地进行了机构调整。调整前,原中央纪委一室除了负责联系55家中央国有企业,还有11家国务院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由于各种会议、调研和检查活动繁忙,难以聚焦央企问题。目前,原第一纪检监察室调整为第五纪检监察室,新五室只负责国务院国资委和54家中央企业。这让中纪委的央企反腐工作,职责明确、重点突出,具备了做好相关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组织基础。

  除了加强央企反腐的组织机构保障,中纪委、中组部还在工作方式上做出重大调整。为了弥补常规巡视的不足,从今年起,中央巡视组增加了专项巡视这一创新方式。专项巡视是指主要针对特定事项或问题开展的巡视,哪里问题反映强烈,就到哪里开展巡视。专项巡视如同“点穴”,瞄准问题直奔要害。央企就是中纪委要点的“要害”,11月18日,中纪委宣布针对13家单位展开专项巡视,其中就包括中国联通、中石化等8家已露出“狐狸尾巴”的央企。中央巡视组“上门看病”,循着问题线索而去,目标明确,效果也果然明显。巡视组入驻仅半个多月,目前已有两名高管落马——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智江和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原总经理薛万东,因违纪正接受调查。

  反腐运动开展至今,战果显著,但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形势依然严峻。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角度看,央企都应是中国反腐斗争的主战场。针对目前一些行业和企业腐败问题还相当严重的现状,必须施以猛药,出重手整治。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只有这样才能对腐败分子产生足够的震慑,才能让央企成为堂堂正正的共和国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