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遍洒中原大地

12.03.2018  15:32

  3月8日,西峡县1100名干部群众到五里桥镇樊营义务植树。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涵养区,该县始终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理念,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行动。(封德 摄)

  春意萌动,新绿初绽,正是植树的好时节。行走在3月的中原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房前屋后到荒山荒地,从河渠干道到坑塘沟壑,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挥锹挖土、提桶浇水、踩实压平……用汗水浇灌树苗,把绿色送给大地,今天栽下一棵苗,明天收获万点绿!

  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去年,我省参加义务植树5000万人次,各种尽责形式折合植树2亿株。当前,完成义务植树责任已不再局限于每年拿起铁锹动手栽上三至五棵树。

  2017年6月,洛宁县一棵2000多年的古柏被龙卷风刮断,登封古树保护志愿者靳红军驱车300多公里现场抢救,这是为义务植树尽责;2018年前2个月,长垣30多位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为保护国家一级野生动物大鸨清除毒饵2公斤左右,这也是为义务植树尽责;认养和保护古树名木,向合法公募组织捐赠资金用于国土绿化,遇到需要救护的保护级别陆生野生动物主动向管理部门报告等,这些行为都可认定是为义务植树尽责。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已拓展为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等8类,义务植树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契合实际和百姓生活。

  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志表示,义务植树的意义,不仅是多植有形的树木,更要在群众心中播绿,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并外化于具体行动。

  加快国土绿化步伐

  2017年,我省完成营造林面积723.76万亩,年度目标如期完成,也意味着河南十年生态省建设及提升工程圆满收官。据悉,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今后十年,我省将以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推动林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把森林河南的美好蓝图画在中原大地。

  2018年,全省要完成造林251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426万亩。各地纷纷吹响了集结号,春天的行动已经开始——

  今年将迎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验收的南阳市,计划造林47.64万亩,目前已完成80%;正在冲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周口市,要新增造林面积11万亩,5000亩的森林公园、2000亩的周口植物园正在紧张建设。

  从2018年开始,我省94个国有林场也将更好发挥维护生态安全的主战场、主力军作用。国有林场统一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同级财政全额拨款,不再为“吃饭”发愁后,如何发挥生态效益最大化成为其最重要的任务。截至目前,已有92个国有林场的改革实施方案以当地党委名义印发实施,全省国有林场改革扎实推进。

  “常青树”化为“摇钱树

  森林覆盖率突破80%的西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果、药、菌”三大特色产业迸发出巨大能量,全县林业产值2017年达116亿元,县财政收入的40%、农民人均收入的68%直接或间接来自林业。全县38.2万农民中,有30万人整合到了林果产业链条中来。

  林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7年,我省下达贫困县各类省级林业资金12.1亿元,支持贫困地区新发展经济林25万亩、花卉和园林绿化苗木15万亩,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森林旅游,带动5万户约15万贫困人口实现了增收。选聘生态护林员成为林业扶贫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全省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17964人,带动脱贫人口60286人。

  优质林果作为我省“四优四化”的重要内容,将扮演重要角色。今年我省将启动优质林果工程建设,新发展优质林果32万亩,使全省优质林果面积达到1200万亩,大力建设核桃、油茶、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林基地,把“常青树”化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

  春天萌发生机,绿色承载希望。在2018年,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更加美丽多彩的春天!(本报记者 陈慧 本报通讯员 胡海燕 孔令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