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论:让司法成为浇灌创新之花的园丁
原标题:让司法成为浇灌创新之花的园丁
创新的精神需要尊重、需要保护,司法裁判要充分发挥指导引领、定分止争的作用,保证每件涉及知识产权的司法案件都彰显出公平正义,让司法成为浇灌创新之花的园丁。
11月20日, 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效率,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
近年来,市场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等客观情况,给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加严峻复杂的挑战,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还面临法律关系复杂、社会关注度高、审理周期长等客观实际。为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新情况、新问题,法院系统积极作为、迎难而上,最显著的就是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设。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随后出台《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选任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规定》《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2016-2020)》等制度性文件,让知识产权法院的工作有章可循、职权明晰。
知识产权案件的裁判结果直接影响全社会的创新氛围,创新不能完全依赖创新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必须要让创新者从创新中获得切实利益,也只有切实利益才能给创新群体注入澎湃不息的动力。近些年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商标权之争、“U盾”专利侵权案、琼瑶起诉于正侵权案等典型案件,就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方面,在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转型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著作权人、专利权人、商标权人等知识产权持有人都无法避免利益保卫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报告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要求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并强调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已经成为人们的高度共识。中国近代国力衰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就是科学技术落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护专利权尤其关键,专利权涉及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与科学技术直接相关,保护专利权的水平就代表着重视科学技术的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完善的商标权保护机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建立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在司法实践中,侵犯商标权是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就规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侵权行为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保护著作权是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创新的法治保障,就是对文艺原创力的保护。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近期不少媒体报道网络文学抄袭成风,某些抄袭者还使用写作软件进行抄袭,写作软件就是利用计算机搜索功能,去提高作者的效率,节约了寻找素材、积累经验的时间,但是追求这种短平快效果的同时,侵犯他人著作权也就成为难以避免的事情。这种高效、隐蔽、侵害对象分散的技术性抄袭,无疑给司法审判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毋庸置疑,党的十九大精神给未来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明了方向,这应该是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是审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基本法律原则、基本价值追求,必须将该理念贯彻审判工作的始终,用满含正义的司法裁判保护创新、促进创新、激发创新。
在人民群众普遍期待先进科技成果、优质商业品牌、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的现实要求之下,法院系统要主动迎接科学技术进步、市场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兴旺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法官队伍建设,积极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法院作用,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审合一”。总之,创新的精神需要尊重、需要保护,司法裁判要充分发挥指导引领、定分止争的作用,保证每件涉及知识产权的司法案件都彰显出公平正义,让司法成为浇灌创新之花的园丁。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