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粮仓多装“周口粮”

20.06.2014  13:16
      这是周口小麦连年增产的一组数字:2010年,夏粮总产95.3亿斤;2011年,夏粮总产96.6亿斤;2012年,夏粮总产97.7亿斤;2013年,夏粮总产99.7亿斤。

  日前,我市农业部门再传捷报:今年我市小麦平均单产1032.2斤,总产达102.4亿斤,首次过百亿斤大关。

  中原粮仓名不虚传,周口一年又一年用数字说话。沉甸甸的数字,让我们感到欢欣鼓舞,也让千万周口儿女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是如此之大。

  不久前,市委书记徐光为全市党员干部作教育实践活动辅导报告时指出,我们虽然是产粮大市,但是农业基础地位相对薄弱,农业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需提升。

  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市农科院副院长殷贵鸿也表达了类似的思考。他说,农业低产期,我们简单地靠投入就能促增产。中产期时,投入和科技并重仍可有效促增产。而到了高产期,增收增产难度加大,则必须思考,周口粮食生产要靠什么再谋作为。

  科技支撑、政策刺激、集约生产等等手段,无疑都是管用的。但前提必须是,不能顾此失彼。

  发展大手笔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

  粮食是周口的名片和品牌。周口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及时把握住政策利好,必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市场是无形之手,政策是有形推力。面对政策利好,必须有效对接。

  去年年底,《周口崛起方略》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中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市委、市政府在这个重要战略部署中,把以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为载体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列为“七大载体”之一,决定开展“丰产杯”竞赛,以攻坚的姿态推进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建设。

  今年1月召开的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围绕稳粮、提效、转型,推进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建设,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要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继续抓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工程,继续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统筹水、电、林、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整乡建制的高产创建,继续推进商水30万亩整片高标准粮田建设,打造全省最大的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全市新建高标准粮田150万亩,力争粮食总产突破160亿斤大关。

  在今年2月召开的“两会”上,市长刘继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郑重承诺,要自觉履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持续推进“两区一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建设,继续整合涉农资金,统筹水、电、林、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今年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150万亩。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提升工程,重点支持商水30万亩整片开发示范区建设。

  积极对接,主动作为,打造平台,强力攻坚,一系列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推动粮食生产的坚定决心和清晰思路。

  攻坚新目标

  今年麦收期间,由周口市农科院培育的小麦品种周麦27号百亩方实打验收平均亩产达1643.4斤,创造了国内最高单产纪录。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廷积教授对“周麦”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周麦”系列品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河南小麦持续稳定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至2020年,周口市需新增粮食43亿斤。实现此预期目标,在我市人口基数大、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再持续增加产量,难度极大,首先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

  周口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周口市农科院是国内小麦育种优势单位之一,小麦育种水平在全国领先,“周麦”系列品种在我省乃至黄淮地区有突出表现。因此,殷贵鸿对周口在黄淮麦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有着新的期许。

  从省、市“两会”到领导调研,这些年来殷贵鸿在不同场合一直在呼吁:“豫东南的黄淮四市地处黄淮麦区腹心,小麦生产占河南省的三分之一多,对我省小麦生产的影响举足轻重,但目前黄淮四市没有一家省级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不能在豫东南小麦生产核心区,依托小麦种质创新优势单位——周口市农科院,建立小麦种质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而整合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种子企业的人才、育种、推广、资金、设备、技术等优势资源,立足豫东南,面向全省特别是黄淮麦区,建成科研能力强、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小麦种质创制、新品种改良和产学研创新平台。”

  服务新举措

  党委和政府的决心是农民群众的信心。

  近年来,项城市三店镇大赵村种粮大户闫全营流转土地1000亩,采用统一管理、精耕细作的方式,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也让一部分富裕劳动力得以集中精力外出打工。

  市农业局局长史豪告诉记者:“新型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已成为我市粮食稳产高产的新生力量。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今年,力争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万亩以上,流转总面积突破280万亩,进一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让每一滴水浇灌出更多的秧苗,让每一寸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用自己掌握的实用技术实现增产增收。这是农民群众的普遍心愿。在丰产增收的农业致富路上,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多,对良种良方直接到田的呼声越来越高。

  史豪表示,全市农业部门将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化、农业执法、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科技创新“五大体系”建设,优化农业科技服务,优化农产品品质,打造品牌,提高效益。

  卖粮不难,价格好,也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去年4月,市委书记徐光在中储粮周口直属库会见来我市调研的中储粮总公司有关领导同志。主要的议题就是协调中储粮公司,在扩大储备规模、加强储备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周口更多的支持。

  市粮食部门有关同志说,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及时足额兑付农民卖粮款,是解除农民种粮后顾之忧的“最后一公里”工作。今年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最低收购价由去年的每100斤112元提高到今年的118元,比去年提高6元。今后,粮价一定会保持稳中有升的大趋势,我市粮食收购储备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麦浪滚滚闪金光,机声隆隆收割忙。丰收时节人心醉,喜看粮食入了仓。这是今年“三夏”期间黄泛区农场九分场机收会战的场面。1.5万亩小麦,两天全部收完。

  在刚刚收尾的麦收会战中,全市农机部门共组织联合收割机3万台,其中周口本地两万台,联系外地1万台。也就是六七天时间,全市麦收就已大头落地。大型农业机械的普及,不但把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使成千上万亩的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可能。

  “我们将把全市秋作物面积、作业时间、预计作业价格、机械需求数量等基本信息,以及周边地区农机需求信息,在网上及时发布,以方便农机手了解相关信息,提高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机手收入。”市农机系统的同志告诉记者,面对即将到来的秋粮生产,全市农机部门会提前做好准备。

  粮食连年丰产增收,这是值得自豪的。但是,不可满足,不能止步。

  让中国饭碗装更多的“周口粮”,这是周口的责任和担当。让千里沃野林茂粮丰,这是三川沃土的深情召唤。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更远方,以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建设攻坚战为载体,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重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