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种烟激发多重富民效应
2011年以来,该乡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规模化种烟新机制,并大力推行烟菜轮作、烟薯轮作模式,科学引导一批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的新型农民,就地从事烟叶规模化种植。乡政府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加大地膜覆盖、防雹减灾、烤房建设等与烟叶生产配套的设施建设。同时,烟草部门派出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基层干部负责做好土地流转等协调服务工作,大力发展烟叶专业村,重点培养“职业烟农”,确保农民种烟有赚头。
据了解,今年该乡烟农总户数达到303户,烟叶种植面积近万亩,产值达40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
职业烟农催生“双薪”农民
8月25日,在该乡袁店村的专业化烤烟区,绑烟、烤烟、打捆……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在家门口做“双薪”工人的商英告诉笔者,她家的6亩田地全部流转给了该村的“烟叶状元”王清勇,她就在王清勇的烟地里从事烟叶采摘、分级之类的轻闲活儿,月收入2500元。
“他们这些农民,现在可是香饽饽。”王清勇告诉笔者,村民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土地租赁给他后,就在他的烟地里做起了“双薪”工人,日工资超过80元,管两顿饭,专车接送。
如今,该乡有1000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做起了“双薪”农民,领取土地租金和打工工资双份钱,实现了挣钱和学技能“双赢”。
“双薪”农民盘活餐饮行业
笔者在该乡街西头一家饭店看到,店内食客如云,服务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该饭店老板沙方告诉笔者:“我们这里的饭店,早在两个月前就被种烟大户预订了,我们现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烟地里干活的烟农。”他说,烟叶让当地农民富了起来,也盘活了当地的餐饮业,现在饭店的收入是平时的2~3倍。
自今年烟叶移栽以来,袁店回族乡街道上的十几家饭店顾客盈门,尤其是进入8月份后,生意更加火爆。看准商机的几家商店也“改头换面”做起了餐饮生意。
该乡党委书记张宏伟说,规模种烟激发了多重的富民效应,让农民不仅有活干,而且有钱赚。
(方城县委宣传部董振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