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揭开神秘面纱 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20.08.2015  13:39

新华网拉萨8月20日电(记者魏圣曜、王军)雄伟的布达拉宫、巍峨的珠穆朗玛峰、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西藏以其独特的高原风光和雪域文化,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随着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地处雪域高原的西藏逐渐揭开神秘面纱,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进藏观光。2014年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4亿元,旅游发展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如今的西藏,正积极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交通的不便曾是制约西藏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西藏阿里地区有着“千山之巅”、“万水之源”之称,但交通的不便使得人们望而却步。“阿里太遥远了,从拉萨开车过去最快也要两三天,时间成本很高。”来自山东的天文爱好者崔姝说。

西藏旅游业商会会长尼玛扎西表示,交通是制约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首要瓶颈。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相继通航等交通设施的改善,进一步拉近西藏与其他地区的距离,西藏旅游也由此迅速发展起来。

统计数据显示:西藏旅游接待由1981年的8624人次增至2014年的1553万人次,增长近1800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了解新西藏的重要窗口。

被誉为“徒步者天堂”的西藏林芝墨脱县,由于气候、地质等原因,一条羊肠小道曾是进出墨脱的唯一道路,过去每年封山时间达半年以上。每年能进入墨脱的旅游者寥寥无几。

2013年,墨脱县正式通行公路,通车一年多来,仅2014年一年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一倍。

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的开通,更是带动了西藏旅游业向腹地发展。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松平说,拉日铁路的开通将沿线青海湖、可可西里、大昭寺、布达拉宫等景区连接起来,向“横跨喜马拉雅山大景区”的构想迈进一大步。

随着交通线路的日益畅通,现代旅游服务业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农牧业,成为西藏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

在山南地区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脚下,61岁的格桑老人每天都会牵着自己心爱的白马带游客上山参观。“现在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旅游旺季时每天至少收入300元,比种地强多了。

如今在西藏,像格桑老人一样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农牧民越来越多。在藏北草原,牧民们搭起帐篷开办“牧家乐”,为游客提供纯正的草原食品;在拉萨河谷,农民们办起“藏家乐”,为游客郊游提供方便。

西藏鲁朗镇的林海素有“西藏小瑞士”之称。鲁朗镇扎西岗村村民边巴农闲时会在景区周边租帐篷、卖特产给游客,仅此一项一年纯收入2万元。“收入高的一年能有90万元。”边巴说,这都是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带来的“红利”。

据统计,2014年西藏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04亿元。其中,农村旅游快速发展,全区有1.4万户、5.8万名农牧民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户均收入2.5万元,人均增收6000元。

每年5月份开始,西藏很多热门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进出藏火车票、机票及布达拉宫门票一票难求,西藏旅游之火爆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认为,西藏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已经初见成效,但很多自然、文化资源还没有转为经济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要注意不能过度开发。

实际上,西藏旅游业始终坚持“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对重点文物遗迹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为改变夏季游客过于集中的状况,西藏旅游部门采取分散旅游策略,鼓励游客在旅游淡季赴藏旅游;同时将布达拉宫日均客流总量控制在5000人次以内。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西藏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图登克珠等人认为,西藏已迎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目的地生活环境,建立专业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安全与市场监管,多措并举加速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步伐。

旅游业已成为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说。今后,西藏将继续努力提升旅游发展层次、服务管理水平和客源市场定位,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打造西藏旅游“升级版”,全力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