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音“瑟与中州筝派作品鉴赏会”在郑州举行
8月16日晚,河南博物院西配楼音乐厅内高朋满座,一场高品质的音乐鉴赏会“云门瑟吟——袁佳音瑟与中州筝派作品鉴赏会”在这里举行。本次鉴赏会是华夏古乐团建团十五周年音乐季青年乐师系列音乐会的第五场。
时长一个多小时的鉴赏会,犹若仙子的袁佳音相继演奏了由方可杰编配的《诗经 秦风 蒹葭》、根据《敦煌曲谱》改编的《倾杯乐》等近十首古今名曲。还特邀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河南省曲剧保护传承中心三弦演奏家王中华现场演奏了著名的“板头曲”《高山流水》。时而平稳开阔如高山,时而奔放如激昂的流水,美妙的音乐把现场的观众带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境界中去。鉴于听众们的要求,鉴赏会上还专门设置了“瑟问”的环节,现场袁佳音简明扼要的回到了瑟与古筝的历史、差别,并示范了两者的演奏技巧。袁佳音自幼是从河南古筝大师曹桂芬学习河南派传统筝曲,鉴赏会现场袁佳音还演奏了由曹桂芬老师整理的《上楼》《下楼》《陈杏元和番》《打雁》等曲目。最后,鉴赏会以袁佳音与贺小帅倾情合奏了中国十大名曲之一的《梅花三弄》献给到场的听众,赢得阵阵掌声。
袁佳音,自幼根随河南古筝大师曹桂芬学习河南派传统筝曲,擅长河南地方风格的筝曲演奏。现任华夏古乐团弹拨乐声部长,先后随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赴香港、美国、韩国、泰国、土耳其等国家及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演出。致力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先后对出土的古瑟、十三弦筝等古代弹拨乐器进行复原研发工作。谈到她钟爱的瑟与筝,她说,河南筝曲富有歌唱性,大量吸收了河南地方戏曲、曲艺的艺术营养,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演奏技法上特别是“游摇”技术和“大颤音”、“小颤音”等,都是河南筝派所独有的。“华夏古乐团成立于2000年,十五年来,一群从事音乐专业的年轻人在这里付出、成长,并将华夏古乐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他们的努力和执着让我感动,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建立起华夏民族湮没已久的音乐文化殿堂,近期成功举办的几场音乐会是他们实力的见证。袁佳音,人如其名,注定一生将与音乐结缘,瑟与筝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她的工作、生活中去,达到忘我的境界,十几年来心无杂念的追求和探索,这场鉴赏会是对她很好的回报。”鉴赏会的音乐总监方可杰说。
鉴赏会结束后,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彭保红仍沉浸在《梅花三弄》的优美音乐中,她说:“秋水长风,筝瑟和鸣,袁佳音用瑟筝表现了或温婉深情或狂风骤雨猎猎豪迈等丰富情感。也歌颂了秋天这个美好的季节,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通过古乐,仿佛领略了千年的华夏文明、仿佛聆听上古的妙音。通过音乐,我们能体会出我们古代先民的情感与悲喜,华夏古乐团走过了15年的风雨,已经长成翩翩少年,他会更自信地向我们走来……”
华夏古乐团经过十五年的沉潜,一批青年艺术人才脱颖而出,本次音乐季共推出六位青年音乐家的专场演出。已经演出的四场为《沧浪诗心——霍锟古典诗词吟唱音乐会》《飞鸿响远——贺小帅笛、箫专题音乐会》《指底春风——张璇 筝、瑟专题欣赏会》《丝桐清歌——罗苏理琴曲与琴歌欣赏会》《云门瑟吟——袁佳音瑟与中州筝派作品鉴赏会》。
据悉,河南博物院西配楼还将于8月23日举行华夏古乐团建团十五周年音乐季青年乐师系列音乐会的最后一场《钟鼓鍠鍠——林森打击乐专题演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