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百年故道又逢春
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探访聚焦全媒体大型采访行进示意图
这是一个发展的春天,看那花开草绿、燕来春暖。
黄河故道、木兰故里、生态长廊……当这些元素相叠加,“十三五”规划蓝图已定,将在这里描绘生态画廊美丽画卷;当全媒体记者聚焦镜头,按下虞城保护生态、发展产业的快门,摄下的是故道逢春的动人瞬间;当全媒体记者实地探访,写满风土人情、发展规划的篇章,看到的是故道最神秘的一面。
4月5日上午,在虞城县政府会议室,商丘报业黄河故道探访聚焦全媒体报道组正在与虞城县相关领导、局委、乡镇等召开座谈会,全面了解虞城县境内黄河故道的人文历史、风情民俗、生态产业、发展思路以及所面临问题。
“你们随香而至,为故道增添了几分春色……”在虞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慧敏的开场白中,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仿佛置身故道,如临其境。
黄河故道是一方沃土,在木兰故里虞城县不仅孕育了张集镇五万亩苹果 基地 、田庙乡万亩杂果园、科迪乳业万头奶牛生态牧场,还出现了乔集乡省级杂技之乡、利民镇古城城湖、国家级农家乐示范村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以木兰文化、故道文化、城市风景、工业文明四位一体的旅游体系,围绕“果香绿城”的发展理念,把黄河故道虞城段打造成生态之廊、果乡之廊、旅游之廊、文化之廊。
穿行在百年故道,那点点梨花带雨,那片片生态果林,那个个古道热情,那处处种养加工,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所见所闻、所摄所录,见证着黄河故道生态长廊的前世今生,更在为今后的发展规则提供参考。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得到空前重视。这次黄河故道生态长廊探访聚焦活动,是商丘日报报业集团谋划“十三五”开局宣传,融合升级自身三大品牌策划,利用商丘报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矩阵,全媒体密集纵深传播,通过“生态走廊探访聚焦”全媒体报道组的全面采访,立体呈现百年黄河故道的生态、自然、人文大美。座谈会上,商丘日报总编辑郭文剑说,商丘报业拿出20多人的全媒体团队,实地探访聚焦,穿越花海、探访林场、跨过湿地、走进工厂,为“一廊提升”工程营造舆论氛围,提供舆论引领和支持。
“一廊提升”就是实施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提升发展工程,加强沿线四省八市联动发展,加快构建一条生态因子完善、经济发展科学、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价值可观的生态廊道、经济廊道、文化廊道、旅游廊道,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虞城县是黄河故道生态走廊的东部起点,在“一廊提升”战略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虞城县将依托河流等自然生态空间,对明清黄河故道大堤进行修复和保护,大力发展果、林、牧、水“四点一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田庙乡刘杨庄、后刘村去年就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河南 省乡村旅游特色村”,香玫园农庄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生态是故道保护开发的主体。虞城县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发展工程,推进产业、观光、生态功能相结合,建设旅游、观光、美味等为一体的多种类型都市生态农业园区。重点依托被省命名为生态乡镇的田庙乡,提出“果乡绿城”发展理念,打造A级乡村生态旅游区。同时,辐射带动故道上的利民镇、刘集乡、乔集乡、张集镇等乡镇组团发展,从而打造一个生态之廊、果乡之廊、旅游之廊、文化之廊。
在这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时节,商丘报业全媒体报道组走乡入村、进厂到户,看生态、观发展、探文化、寻问题,定格一张张画面,记录一个个场景。
张集镇是全国红富士生产基地,五万亩苹果树正值花开时节,果农忙着授粉,果园一派忙碌、一片生机;乔集乡是省级杂技之乡,近两千名杂技高手遍布全国各地,是故道之水养育了他们;刘集乡是农业大乡,当地乐为牧业通过发展鸭产业,带动周边数千户农民增收致富;田庙乡是国家生态旅游示范乡、河南省生态乡镇,万亩果园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就坐落于黄河故道之上,素有“北菏泽牡丹园,南田庙百花园”之美誉;利民镇是一座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名城,以龙头企业科迪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是全省第一批命名的唯一乡镇级工业园区……
花红柳绿景色美,百年故道又逢春。
为期一周的探访聚焦中,商丘报业全媒体报道组记者真切感受到了黄河故道虞城段那强劲的发展脉搏,这是春之召唤、生机萌动。百年故道里的动人传说、民间故事、古树名木、产业发展以及原生态的自然之美,让全媒体报道组所有成员震撼、感叹,为百年故道的发展,为“一廊提升”的造势鼓与呼,让所有人感受到了责任与担当。
沉睡千年的黄河大堤蜿蜒伸向远方,犹如一条盘踞的巨龙,环绕着黄河故道、守护着一方百姓,这正是百年故道的迷人之处。
探访聚焦过程中,不少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都感叹,“黄河故道太美了,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其实,并非三月春来早,而是因为黄河故道在越变越美、越变越强……
我们相信,有政策层面的支持,有百年故道坚实的积累,有地方政府的全力打造,有厚重历史人文的沉淀,黄河故道生态长廊提升工程一定会在木兰故里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