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好事沦为噱头
日前,中国新闻网报道,湖南省文化厅邀请观众免费观看舞台艺术大戏,观众只要提交一篇剧评,就可以参与选拔,有机会进入湖南省舞台艺术评委库,担任相关艺术活动的评委。据报道,截至3月5日,花鼓戏《春草闯堂》、湘剧《大破天门阵》等14台舞台艺术作品已全部完成演出,已有10名观众成为湖南第一批舞台艺术观众评委。
艺术作品从酝酿、创作、演出到欣赏、接受、评论,才算真正完成,且欣赏、接受与评论还时常反作用于创作,帮助艺术作品提高水平。可如今,舞台艺术的部分从业者尤其是传统艺术的从业者,往往对观众不够重视,时常发怀才不遇之叹,仿佛自己的艺术无可挑剔,欣赏不了是观众的问题,自己是失路的英雄。长此以往,创作者很容易沉入自我崇高化的泥淖而罔顾当今观众的声音,创作的作品很难面向市场。这对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
湖南省文化厅选拔观众评委的做法则扭转了这一局面,用制度与规则提醒和约束艺术创作者:不要忘记艺术服务的对象,倾听他们的声音,这样艺术创作才能接地气,受到老百姓欢迎。在这个意义上,邀请观众当评委的做法值得点赞。
不过,问题总有两面。据报道,观众只需提交一篇剧评即可参与选拔,对观众的受教育程度、对相关艺术样式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考虑似乎不足。虽然艺术的评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艺术是以一定的技术为基础的,技术是可以评出高下的。如果要对一个艺术作品做客观的评论, 评论者首先应对这门艺术中包含的技术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并将该作品放在同门类、同题材、同流派或其他相关标准产生的参照系中给予观照,有理有据地指出作品哪里好、哪里不好。如果随便找来一位观众就戏说戏,说出来的往往是评论者个人的好恶,而非对艺术本身的探讨。而除了评论者的亲友,其个人好恶恐怕没多少人关心,也不太可能对艺术的进步产生作用。
另外,观众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也应该考虑其中,很难想象大学教授与市场商贩的审美趣味会相同,但是他们欣赏艺术的权利是平等的,都应得到尊重。如果对观众评委的构成缺乏整体设计和考量,那么所谓观众评委的声音很可能是并不具有代表性的几名观众的个人意见而已,起不到以观众的立场督促艺术进步的作用。
因此笔者以为,舞台艺术演出请观众当评委是好事,但是如何请法,还是要细细推敲,莫让好事沦为噱头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