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莆田展现开放魅力 增速“快”得益于产业“轻”
首先是指标数据:今年上半年,莆田GDP同比增长10.7%,增幅全省第一。此外,第三产业增加值、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工业用电量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等重要指标增速也是领跑全省。
翻翻近几年的数据,莆田的几项数据居省内第一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资源贫乏、产业基础薄弱的城市,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实属不易。
经济发展质量好不好呢?
“当然好。”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强对《经济日报》记者说,“好就好在结构调整到位。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莆田形成很有特点的‘五色经济’。”程强掰着手指向记者介绍起来:“蓝”,临港经济;“白”,健康产业;“红”,红木家具(特色产品);“绿”,环保产业;“金”,妈祖文化(文化创意产业)。“蓝白红绿金”5种产业避“重”就“轻”,较少选择临海重化工业,着力打造文化、创意、健康、旅游、互联网等“轻”经济形态,让莆田的发展后劲更足、潜力更大。
随后的实地走访,不断印证着程强的观点。“轻”经济的思维,让莆田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莆田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外贸总额的32.34%,同比增长47%,进口额占全市进口额的68.19%,速度之快让人惊喜。
增速“快”得益于产业“轻”。
“莆田对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对外输出,就是妈祖文化。”莆田湄洲岛管委会主任林韶雯说。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是对外贸易的天然纽带和桥梁。今年莆田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力妈祖文化,加强双向交流合作,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对接的外经贸模式”。顺应这一要求,除了旅游等直接受益产业突飞猛进,莆田的服装贸易、家具、红木制品、油画、玉器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莆田的油画去年卖了350万张,遍布丝路沿线几十个国家,一共卖了20多亿元呢!”莆田仙游国际油画城副总经理林秀娟告诉记者。这几年莆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14年像油画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占到莆田经济总量的10.4%。
在几天的采访时间内,记者不间断地走访了莆田枫亭工业园、莆田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莆田秀屿港区等,每一个地方都是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
大体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都由财政埋单,政府将不堪重负。现在的莆田,民间投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活力足、流动快、效率高,迅速占到莆田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2014年,莆田民间投资超过800亿元,增长3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6.5%。增长之快,比重之大,在莆田历史上前所未有。
“我从辽宁本溪来到莆田投资创业,看中的就是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创业的热情,‘民资回归’的优惠政策。”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晖说。10年间,他在这块土地上投下了15亿元资金,海安橡胶巨型工程子午胎已出口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等国家,实现了巨型轮胎民族品牌出口零的突破,打破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三大公司对国际市场的长期垄断。民间投资让莆田经济迸发出新的活力。
财政资金更多用在了“刀刃”上。去年以来,莆田工业节能降耗投资增长171.1%,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6倍,技改投资增长25.2%。每一项都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莆田主动站到“互联网+”的风口上。4月下旬,“中国质造”转型升级莆田活动启动。莆田17个自主品牌鞋产品在阿里巴巴旗下淘宝、聚划算平台上线。不到一个月,400多万双莆田鞋销售一空,总销售额4.8亿元。
“几天活动,实现销售额1000多万元。这是平时半年才能完成的业绩。”福建洛驰制鞋公司董事长陈英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互联网为提升商品的流通效率提供了一种“轻”的方式。不光是制鞋业,珠宝、家具、油画等莆田传统优势产业,通过“产业+互联网”“产业+服务”等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品质,实现逆势增长。去年,鞋业、工艺美术分别增长16%和21.3%。到今年6月底,莆田159家线上企业通过互联网销售额达64.72亿元,同比增长34.6%。
不久前公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城市”榜单上,莆田列第18位;今年上半年,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中,莆田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更是居全国第13位。莆田已经具备了探索实体产业与电商融合发展基础,正在努力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这也将为全国实体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积累经验。
“轻”装上阵,让莆田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抢得先机。更可贵的是,莆田的发展经验是可以借鉴和复制的,而这也许是莆田经验的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