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服“双跨药品”务必认清OTC标识

18.06.2015  10:46

  原标题:自服“双跨药品”务必认清OTC标识

  

●部分药品既是处方药(Rx)又是非处方药(OTC)

  
●在化学药物中以消化系统和解热镇痛类药物居多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司徒冰

  在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体上,处方药是不可以做广告的。可是,一些细心的朋友总会发现在电视上也看到一些“处方药”的广告。莫非处方药可以做广告了吗?当然不可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司徒冰介绍,这些“处方药”之所以能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出现,是因为它们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双跨药品”,即它们既是处方药(Rx),又是非处方药(OTC),化学药物中的“双跨药品”以消化系统和解热镇痛类药物居多。专家提醒,双跨药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说明书里适应证、服用剂量、疗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患者自我药疗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外包装、标签、说明书均印有OTC标识的非处方药。

  文/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通讯员黄贤君、白恬、黄家嘉、邱日想

  何谓双跨药品?

  既是处方药又是非处方药

  司徒冰介绍,目前,国内的双跨药品共有2300多个品种,包括化学药物约300种,中药约2000种,化学药物中以消化系统和解热镇痛类药物居多,如:法莫替丁、西咪替丁、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布洛芬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等都是双跨药品。

  何谓双跨药品?司徒冰解释,顾名思义,双跨药品既是处方药(Rx),又是非处方药(OTC)。

  双跨药品的身份究竟是如何界定的呢?司徒冰介绍,主要是看其适应证。不少药品作为处方药时会有多个适应症,其中有部分适应症,患者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药疗,于是,在限适应症、限剂量、限疗程的“三限”规定下,这部分适应症可作为非处方药,安全地用于患者的小伤小病,因而按非处方药的形式管理。

  “这一部分适应症,通常是通过长期实践证明安全有效,且易于判断,因此转换为非处方药,使患者可以在药店购买,达到便民的目的。”司徒冰说,当然,患者难以作自我诊断和自我药疗的部分适应症,仍然作为处方药进行管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为了规范药品广告的发布,确保人们的用药安全,2005年12月1日起,就规定所有处方药都不得在大众媒体上刊播广告。”司徒冰说,由于双跨药品的特殊身份,它们又可以以OTC的身份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刊播广告。“这也是公众有时会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处方药’广告的原因。”

  如何辨识?

  按外包装、标签、说明书和适应症进行区分

  既然双跨药品具有“两张面孔”,患者如何区分呢?

  司徒冰介绍,主要通过两者的外包装、标签、说明书和适应症进行区分。以某一品牌的铝碳酸镁片为例,两者的相同之处:成分均为铝碳酸镁。不同之处则见下表:

  注意判断症状是否OTC适应症

  司徒冰说,由于“双跨药品”身兼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二重身份,有的患者不了解其中的区别,以为在电视上看过广告,就可以按非处方药来服用。

  司徒冰提醒,“双跨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说明书里所描述的适应症、服用剂量、疗程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患者在作自我药疗时,务必选择OTC药品,并合理地使用,以避免出现药品不良事件。

  首先,非处方药的外包装、标签、说明书上都会印有OTC标识,如果去药店购买或自行服药,一定要认真辨别。

  其次,要注意对症状作出正确的判断,结合药品的适应症选择性服用,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症状是否符合“双跨药品”非处方药的适应症,最好先向医生或药师咨询,然后再服药。

  第三,即使符合“双跨药品”中的非处方药适应症,服药前也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服用。

  第四,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药疗一段时间,一般是3~5天后,如果症状仍未见减轻或者缓解,应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最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婴幼儿、老人、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