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汉语热,如何带动文化热?
已经举办了13个年头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近日在湖南长沙落下帷幕,来自87个国家的126位选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体验。与此同时,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启动了“全民焐热冰封汉字”活动,前三期发布的词汇“葳蕤”、“搴芳”、“翊赞”,迄今总参与人次已突破5000万。
无论是外国人学汉语,还是考中国人汉语,都证明了汉语热向电视荧屏蔓延的趋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让荧屏汉语热,真正带动文化热?
“汉语桥以前看到的都是棚内比赛,今年搞的户外任务很好看,怒赞。深夜看美食是自己找虐,不过芒果的真人秀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观众总是电视节目创新最直接的感知者,网友“My_陈郑矛”的评论就指出了本届汉语桥的最大亮点。今年汉语桥的节目,就将选手从传统的演播厅带到了脚踏实地的中国大地,在陕西袁家村、江西三宝村、湖南安化茶马古道,亲身感受了中国的美食、瓷器和茶文化。而在总决赛现场,五大洲冠军还将三场户外真人秀浓缩改变成情景剧《新丝绸之路》。对此,担任评委的著名演员唐国强就表示,外国选手对中国有了真实的了解,才会不仅仅只会讲中国话,而且更懂得中国文化,“有机会甚至可以让这些外国选手参与中国影视剧的拍摄,这比上课效果更好更快。”
不再仅仅是演播厅里的一问一答,加强互动是电视荧屏汉语热带动文化热的关键。去年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因为引发荧屏内外全民参与听写的热潮,备受推崇。不过,无论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还是之后跟风而来的各种汉语综艺节目,考题难度一直是争议焦点。对生僻字盲目的死记硬背,常常被诟病。正因为如此,央视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携手搜狗输入法在网上一同举办“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在每场节目结束时,栏目组都会回顾上周焐热词并公布本周焐热词,网友只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搜狗输入法输入焐热词或用其造句便能够为冰封字升温。这一创新的互动方式也获得了新闻联播的点赞,央视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在接受新闻联播采访时介绍:“我们今年选的字并不是特别难,都在8105个《汉字规范表》里头,都应该是常用的、应知应会的字。有了这样一个栏目,大家就可以去接近这些汉字,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运用。”
流通性,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冰封汉字”自有它被冰封的原因,而在互联网时代,却有被焐热的可能,比如“槑”、“囧”这样的生僻字。参加本次汉字听写大会的北京选手刘宇昂就得意地说:“我喜欢在QQ空间、论坛上写点小文艺的东西,用上这次学会的‘冰封汉字’,能让别人觉得我很强大很文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带动文化热,并非只是汉语类节目的责任,每一个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人,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份子。正如连续几年担任“汉语桥”总决赛评委的新闻联播主持人海霞所说,汉字是我们每天生活中传递信息和沟通交流的工具,无论是写字还是打字,重要的是使用。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并不是符号。对于一个外国人,会说流利的中文,并不代表真的了解中国;对于一个中国人,能写出生僻的汉字,也不一定真的是个文化人。“汉语桥”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不断改变和创新,努力让语言回归本质,融入中国文化的点点滴滴中。
也许这样的尝试还有一些不足,不过,当越来越多的汉语节目,不再只是一时跟风,当越来越多的汉语使用者,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中国文化,那么当下这场汉语热,在历史的宏观发展中,就真正起到了带动文化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