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资源 中央带头全民行动

26.05.2014  13:56

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除了大力削减“三公”经费外,不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还带头节约能源资源。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司日前透露,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节能工作取得成效,人均用水量、用电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同比分别下降4.14%、4.01%、6.86%,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同比下降2.85%。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还出台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能源资源。如今,资源节能集约利用成为人们厉行节俭的重要内容。

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浪费却十分严重

“中国经济今年跃升世界第一了吗?”最近,由一份世界银行报告引发的这场讨论颇为热闹。面对飞来的“第一”桂冠,中国人格外冷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付出了很高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刻不容缓。

中国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耕地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3%,淡水是28%,石油、天然气是7%,铁矿石是17%。即使是我国最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在人均资源水平不高的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又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1.6%,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目前,我国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到20个百分点。

比先天不足、后天粗放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资源窘迫的现状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各种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在城市建设中贪大求洋、大拆大建,在消费上讲究排场、盲目攀比,在餐桌上大吃大喝、奢侈铺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这种奢侈浪费的状况如不及时遏止,将会加剧资源环境矛盾。

强化监督考核推动节能减排

建设节约型社会,主战场无疑在经济建设领域。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八项规定、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从国务院到各部门各地方,都在不断强化监督、考核,节能减排不断向前推进。

今年3月21日,国务院通过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要求用硬措施完成节能减排硬任务。为了强化责任,有关部门已将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上万家重点用能单位和8家中央企业,国家每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和中央企业进行评价考核,公布考核结果,并先后对3家中央企业、3个省(区)、6个城市实施环评限批。

为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国家还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国务院出台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遏制“两高”行业盲目新增产能,严把能评、环评、用地审查关。同时,各地开始关停小火电机,以及炼铁、炼钢、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

各地强化了节能监督考核的能力建设和宣传活动。各地加强污染源监控,全国共建成345个省、市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对1万多家国控重点企业实施自动监控,有648个县级监测站达到标准化建设水平。各地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生活理念渐入人心。

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资源

在强化行政监督考核的同时,政府还利用经济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居民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三年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安排资金支持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等,引导社会各界加大资金投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节能能力约1.75亿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2900万吨。

政府还通过调整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有关部门出台支持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推行脱硝除尘电价、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在节能、节水、环保等领域按规定实行增值税、所得税减免优惠,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取消 “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

通过经济手段对企业和居民的引导,一些重点领域和项目节能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了2.2亿吨标准煤。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5%。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基本达到100%。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下降10.9%。

政策引导显现效果。“十二五”以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降低了5.5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8%提高到了9.4%。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采取强力措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深入落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持续实施,以及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出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时代新风正在吹遍神州大地。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