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投融资便利再进一步 试点条件将发布
□记者 蔡颖 张莫 上海 北京报道
《经济参考报》记者13日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获悉,16日即本周五,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和央行、外管局将共同启动自贸区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的试点工作,届时将颁布对参与试点企业资格的认证办法。这是对自贸区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进一步落实,也意味着自贸区对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投融资汇兑便利的进一步探索。
“在全国统一政策的框架下,上海此次发布的试点企业资格认证办法,可能意在吸纳更多的自贸区企业参与其中,使得自贸区企业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即外币资金池的业务能进一步扩容。”一位熟悉该业务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实际上,该业务的意义在于试点的跨国企业的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可与境外划转自由,无额度控制;其国内、国际两个账户资金有限融通,可在规定的外债和对外放款资金额度内划转,为境内外成员融通资金提供便利。
据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财政和金融局局长张红透露,“今年4月份,自贸区内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26笔,共45亿元,跨境双向资金池试点企业12家,收支额46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额462亿元,同比增长90%,整个自贸区内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都是以90%的份额在增长,同时占到上海市份额的10%以上。资本金意愿结汇也在开展试点,大宗商品延伸交易也在开展试点。”
实际上,自2012年12月1日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全国12个省市开展了三批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参与试点企业共73家。今年4月底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试行)》,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了更多的深化。此前自贸区发布的《外汇管理支持试验区建设实施细则》也提出,“改进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外币资金池及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政策,放宽试点企业条件、简化审批流程及账户管理。”不过,试点企业条件标准至今尚未公布。
目前,国内银行在自贸区内针对跨国企业已经开展了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称,人民币资金池和外币资金池,都是指企业集团可以建立内外两个资金池,分别归集境内和境外关联企业的资金,实现资金集中收付、集中运营,内外两个资金池可以实现双向互通。 据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部总经理张欣园透露“去年12月5日,中行为益海嘉里(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续做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这也是自贸区内首笔。截至今年4月底,中行已经为3家自贸区企业落地搭建了人民币双向资金池,总额达30.53亿元,其中收入15.2亿元,支出15.33亿元,收支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