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一年脱臼20多次 郑州3岁半女童成了“玻璃人”

20.12.2017  06:52

  上周日,是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医师牛学强坐诊时间,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为4名脱臼的宝宝进行了复位,而这只是他诊治此类病症的一个缩影。

究竟宝宝的胳膊为啥一拉就掉?习惯性脱臼会对宝宝以后生活造成影响吗?带着疑问,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牛学强。

【故事】

胳膊一拉就脱臼 3岁半女童成了“玻璃人”

“我都不敢动她的胳膊。”说起3岁半女儿西西(化名)习惯性脱臼一事,郑州市民席女士就十分心疼。

西西第一次脱臼,发生在她不到两岁的时候。席女士至今记得,那天要送女儿去上早教班,但女儿有点赖床,眼看就要迟到,她有些着急,把女儿抱过来后,就强制为其穿衣服,可刚给女儿的一只胳膊套上衣服,西西“哇”的一声就大哭起来。

“我还以为她闹腾不想起床,我把她硬抱过来,生气了才哭的。”但过了几分钟,正安抚女儿的席女士发现,西西一直扶着右胳膊,当她碰到这只胳膊时,胳膊无反应而西西还会喊疼。

于是,席女士赶紧带着西西去医院。不到5分钟,西西的胳膊就被医生复位了。那一次,席女士知道了一个名词“牵拉肘”,可她没想到,从那之后,女儿的胳膊隔三差五就要“掉”一回,“一年能‘掉’20多次,”家附近医院的骨科医生也成了老熟人。

最主要的是,现在西西每次到小区玩儿,一些家长就较注意,“说俺妞胳膊老掉,让自家的小孩儿注意点,幼儿园老师也提醒其他小朋友。”虽都是好意,但席女士觉得女儿这样被特殊对待,让女儿心理有了一些变化,“问我,她是不是有病了,为啥小朋友说她胳膊老掉。”

只是穿个衣服 孩子却哭不停还喊疼

半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名2岁男童,跑进了郑大三附院急诊科。

“大夫,快给看看这是咋了,宝宝这胳膊怎么不会动了?”年轻母亲怀中的孩子哭个不停,嘴里还一直喊疼,这让她乱了方寸。

根据母亲描述,当晚八点半左右,他们一家三口在外用餐准备离去,谁知当男孩儿母亲给男孩儿穿衣服时,男孩儿突然开始大哭,不让动胳膊,还一直喊疼。“我拉了一下胳膊,然后他就这样了。”男孩儿的妈妈大口喘着粗气,有些自责地说道。

根据初步检查的结果,急诊科大夫将男童转至该院小儿骨科进一步诊治。小儿骨科副主任医师牛学强仔细检查后得知,这名男童之所以喊疼,且胳膊不会动,皆是因为孩子的桡骨小头半脱位了。

“桡骨小头半脱位是啥?”听到牛学强的诊断结果,男童父母不解地问。“就是咱常说的脱臼。”牛学强说,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即俗话说的“脱臼”“胳膊掉了”。可对牛学强的解释,男童母亲依旧疑惑不解,“我就是轻轻拉了他一下,咋就脱臼了呢?”

宝宝“牵拉肘”情况普遍 每周都会遇见几例

12月17日下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小儿骨科诊室内,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中,该科室副主任医师牛学强正在给一名脱臼的3岁男孩儿果果(化名)进行复位。

看见身着白大褂的大夫,不明所以的宝宝大哭。“今天高兴了一天,结果高兴过头了。”男孩儿的父亲陈先生笑了。

恰逢周末天气不错,当天一家人去游乐场玩。玩儿累了,果果就想让陈先生抱着他。难得陪儿子,陈先生就让果果坐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可就在一番畅游后,让儿子“落地”时,陈先生拽了儿子的手一下,也就是那一个不小心,造成儿子出现桡骨小头半脱位。

“牵拉肘的情况太普遍了,不说每天都有,那也是每周都会遇见几例。”仅12月17日一个下午,牛学强就为4名宝宝进行了桡骨小头半复位,而对于这种情况,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牛学强说,牵拉肘多发于5岁以下的孩子,主要是由于这部分孩子的桡骨头关节囊还没有发育完全,周围的韧带相对松弛,牵拉时用力不当或是突然受到外力拉扯,就很容易发生半脱位,不过等孩子长大点儿,桡骨头长大了,就没这么容易脱出了。

【建议】

孩子脱臼原因很多

陪孩子时这些动作要注意

哪些情况会引发牵拉肘呢?牛学强说,引起宝宝牵拉肘,也就是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讲都是受外力牵拉孩子上肢不当引发的。

比如,宝宝跌倒,家长拉起宝宝的一只手向上提起来;宝宝赖床,家长用手拽拉宝宝的一只胳膊;拉着宝宝的一只手快跑;提着宝宝的两只手臂玩荡秋千游戏;跟宝宝玩“拔萝卜”、“拉大锯”、“拔河”等游戏时,家长用力过猛;给宝宝穿衣服时,家长用力牵拉宝宝的上肢;宝宝走路或上下台阶时,家长用手提拉宝宝的手臂等。

可如果还是发生脱臼了,咋办呢?牛学强说,脱臼常伴剧烈疼痛,关节不能自由活动。这时,家长不要因为宝宝疼痛哭闹就慌了神儿,应立即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复位治疗越早,关节肿胀程度越小,恢复也越快。”

到医院前,家长不要尝试去活动患侧关节,试图自行复位,因为若操作不当,可能加重患儿疼痛,也可能会引发二次创伤。

一般脱臼的话,医生几分钟就可以给宝宝完成复位,且在给宝宝复位时,家长还能听到轻微的弹响声。而复位后,宝宝肘部的疼痛基本就能消失,也能马上抬起患侧手臂。

【提醒】

护理不当可造成习惯性脱臼

家长一定要记住这些事

牛学强说,如果后期护理不当,也有可能造成宝宝形成习惯性脱臼,也就是西西的情况,一碰胳膊就脱臼了。复位后,关节已经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可受伤的韧带和周围组织等,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因此,家长最好回到家后,用绷带或者围巾等,将宝宝出现脱臼的胳膊固定在胸前一周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固定宝宝胳膊的绷带不能太紧,且在康复期内,尽量不要让宝宝脱臼的手臂有频繁或者大幅度的动作,最好能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确保完全康复。

而对于已经出现反复脱臼,也就是习惯性脱臼的宝宝来说,其家长就更应该注意,除不要出现上述容易引发宝宝脱臼的行为外,当带着宝宝外出后,也应该提前告知同行或玩耍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与孩子玩耍时注意,不要单拽宝宝容易脱臼的胳膊。

牛学强称,宝宝韧带松,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经过专业骨科医生的手法复位:一旋转、一复位,基本上就好了,孩子疼痛感也会很快消失,且不会影响宝宝日后生活。

不过,还是要避免让宝宝形成习惯性脱臼,要知道,脱臼次数越多,其复位就越困难,将来还有可能影响到宝宝的韧带发育。

【链接】

骨折术后恢复 应接受专业康复治疗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一旦发生骨折,人们下意识地认为需要3个月才可以下床活动。但是,不少人却因此错过了黄金康复期,导致关节粘连甚至僵硬,那可是终身的遗憾。

啥是黄金康复期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关节科二病区主任徐辉称,一般而言,术后4~6周是骨折康复的“蜜月期”。这个阶段中,患者应该密切配合康复治疗。

术后6周~3个月是骨折术后康复的“黄金期”。这时,骨折有了初步的愈合,再做康复,疗效会很显著。

徐辉说,现实情况中,确实有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自己锻炼来逐渐康复,但门诊上也经常看到不少因为关节周围或者关节内骨折、复杂骨折的患者错过了康复的“黄金期”,最终留下不可逆的后遗症。

术后3个月至半年,就是骨折康复的“晚期”。这时进行康复,想取得好的效果就比较难,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跟关节粘连、僵硬作“斗争”,治疗的手段可能就需要依靠更多的手法治疗。

徐辉建议骨折患者可在术后2~4周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最晚也别超过3个月。

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吴涛 首席记者 宗雷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