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新技术研讨班在郑举行
核心提示:据郑大一附院胃食管反流专业负责人季锋博士介绍,汪院士及其同仁积极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在世界上首先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与胃食管反流病密切相关,提出符合手术方案使胃食管反流病的治愈率提高一倍以上。
中国网郑州4月27日电 (记者 曹中原 实习生 李科燃)27日,河南省胃食管反流病新技术研讨会在郑大第一附属医院举行。会议主要针对胃食管反流病在国内外的最新认识以及胃食管反流病与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和耳鼻咽喉疾病的关系做了深入讨论。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聂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文建国、省内知名医学专家以及相关领域的医学人士参加了本次会议。
胃食管反流病即胃食管反流。它是指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称为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中包括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也有食管外诸多机械因素的功能紊乱。据有关资料显示,六成哮喘病人有胃食管返流。工作节奏快、不规律饮食、精神压力过大等都是诱发该病的因素。
汪忠镐告诉记者:“胃食管反流病在普通人群中典型症状的发病率高达10%-20%,但更多患者并没有典型症状而表现为呼吸系统、耳鼻喉、心脑血管等疾患,所以人群中此病发病率极高、危害极大。”
据了解,六成的哮喘病人有胃食道管反流,约三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没有消化道症状,而一直表现为消化道以外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脏病等其它疾病。
据郑大一附院胃食管反流专业负责人季锋博士介绍,汪院士及其同仁积极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在世界上首先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与胃食管反流病密切相关,提出符合手术方案使胃食管反流病的治愈率提高一倍以上。
郑大一附院自2012年开展胃食管返流专业以来,已经为数千例患者送去了福音。目前,该院胃食管返流专业的微创治疗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文来源: 中国网河南频道 责任编辑:周玉荣)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 .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