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化”方向打造“四优”农产品

14.04.2017  11:43

  当前,我省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跨越的阶段,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现象并存。针对这些问题,今年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四优四化”战略,为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找准了抓手。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发挥政府引领作用,聚焦四个转变,着力在产得好、卖得出、提品质、强支持上做文章,力促“四优四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五个调整”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确保产得好。调整生产观念,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调整种养规模,改变传统家庭分散经营的模式,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更加注重发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效应。调整投入方式,改变过去农业投入大水大肥行为,大力推广测墒灌溉、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更加注重绿色生产。调整区划布局,厘清区域种植习惯、独特资源和生态条件,找准地方特色,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合理规划种养区域。调整信息渠道,改变过去盲目跟风种植行为,依托农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使用的共享,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的计划性。

  以“五个平台”推动产品营销方式转变,确保卖得出。搭建产品推介平台,以大城市消费者为目标市场,以农业会展经济为抓手,发挥政府牵线搭桥作用,广泛开展“四优”农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打造线上线下电子交易平台。搭建生产、加工对接平台,建立“四优”农产品供需联谊制度,开展订单农业,实现以销定产,发挥龙头企业的加工优势,提高加工转化率。搭建品牌展示平台,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原产地标识认证,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展示“四优”产品形象,实现优质优价、品牌溢价。搭建产品外销平台,积极开展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四优”农产品“走出去”,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拓宽销售渠道。

  以“四个体系”推动质量监管方式转变,确保品质优。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实现生产可记录、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身份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建立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四优”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生产监测和评价体系,明确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标准、政府监管标准、第三方质检标准,提升精准化生产水平。建立动态监管体系,加大对“四优”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提高源头管控能力;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指导,提高质量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四优”农产品入市监测,把好最后一道关。建立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农兽药残留超标治理和农业节水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现农业清洁生产。

  以“四个支撑”推动政策扶持方式转变,确保后劲足。加强项目资金支撑,整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集群、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向“四优四化”倾斜。加强金融保险支撑,量身打造保障适度、保费低廉、覆盖面广的“四优”农业保险产品;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四优”基础设施。加强科技装备支撑,加强分子育种等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养殖、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深松深耕、精准施肥施药等技术;加快装备技术提档升级,重点发展大中小型配套、多用途、全产业链的农业机械装备。加强新型人才支撑,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技能高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推动“四优四化”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系省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