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封中原记忆 考古专家讲述东汉帝陵等考古新发现

24.04.2018  09:43



图为郑韩故城遗址北城门发掘现场。河南省文物局供图

图为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3号院局部。河南省文物局供图

图为朱仓M722陵园遗址1号台基西阶道(由西向东)。河南省文物局供图

   中新网郑州4月23日电 (刘鹏 梅志刚) 22日,一场以“启封中原记忆,感知河南考古”为主题的考古新发现报告会在河南博物院拉开序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业界专家学者向社会公众集中披露了郑韩故城遗址、洛阳东汉帝陵等考古新发现。官方表示,此举旨在让考古走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希望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关注考古,并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近代考古学从诞生到成长、并逐步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当日说,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考古工作的目的就是保护地下文物、传承文明,保存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和记忆。

  田凯表示,举办此次公众考古报告会,目的是让考古走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关注考古,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来。

  当日的报告会现场,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樊温泉先生以“中原古都又现辉煌”为主标题,讲述了荣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的郑韩故城遗址考古发现。

  据介绍,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市区及其周围一带,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为“春秋十二诸侯”郑国和“战国七雄”韩国的都城。在其大墓中出土的车辆和马骨之多,车辆种类之全,在我国东周考古发现中名列前茅,为研究周代车马葬制、葬俗、马匹特征等,特别是周天子封邦建国的“王之五路”内容提供了重要材料,也为北城门遗址清理的带车辙的道路遗迹提供了相互的印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赵海涛先生以“华夏第一王都再现独特宫室”为题,介绍了荣获2017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考古新发现。

  据介绍,5号基址位于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东中部,与其东侧的3号基址并列,是二里头遗址中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宫殿基址。5号基址也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最早的多进院落大型夯土基址,是中国后世多院落宫室建筑的源头,将“多进院落”建筑模式的源头上溯到了3700年前。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王咸秋先生以“探索东汉皇帝的长眠之地”为主标题,讲述了荣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的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考古新发现。

  据介绍,2003年起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结合“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对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刘家井大冢、朱仓722号墓等7座东汉帝陵及其陵园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勘探。经过多年来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首先确认了东汉时期帝陵陵园的总体布局。通过一系列调查与发掘工作,对东汉帝陵的形制及陵园布局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研究东汉时期陵寝制度的内涵与演变,以及进一步探讨各陵陵主归属等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