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艺应当更加深入群众
群众性的文艺创作和表演,是以广大群众为创演主体,通过对群众自身文艺兴趣、文艺爱好、文艺才华、文艺主张、文艺情怀、文艺追求及文艺活动的培育、展示、抒发、表达和开展,来进行自发参与、自主娱乐、自由表现和自我教育的创演行为。这使群众文艺的创演活动及审美趣味,有别于专业的、职业的、个人的甚至功利的行为。鲜活风格、淳朴气质、乡土气息、主流价值和大众情怀,是群众文艺较之专业性、职业化及个人味的文艺创演最为独特的美学品格。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群众文艺创演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党和政府对于群众文艺活动的关怀支持也是非常有力的。仅以文化部主办的群星奖比赛为例,就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深接地气和传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其中那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情与地域特色的艺术样式如曲艺、民歌、小戏、广场舞等的节目,更是蕴含着鲜明的思想力量,洋溢着芬芳的泥土气息。
然而,对照习近平总书记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承认,群众文艺创演和专业文艺创演一样,也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的空间。
正如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目前我国的文艺创演,“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等。这就提醒我们,包括群众文艺在内的文艺创演活动,一定要在回归本体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在突出特色和升华思想上做努力。要通过自身的独特创演,关切群众审美需求,表现群众生产生活,抒发群众情感爱憎,传递群众诉求心声;通过扎扎实实的改进与努力,切实克服相关弊端,争取群众文艺的更大繁荣。
就像群众文艺创演的特色较为鲜明一样,近年的群众文艺创演所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明显的。仔细检视有些创演实践便不难发现,娱乐化、粗鄙化、宣传化和技术化的情形,在一些地方和作品中也时有所见。而把文艺的娱乐性功能不加节制地推向娱乐化,必定会为娱乐而娱乐,甚至娱乐致死而浑然不觉;把群众文艺的泥土气息误认为是不要清新无需提纯,必然会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甚至倒人胃口却沾沾自喜;把群众文艺的价值宣示建立在道德说教与思想标签上,肯定会将原本自然的自我教育弄成令人生厌的高台教化,甚至堕入指手画脚的耳提面命,丧失文艺本身的亲和特质,背离润物无声的审美品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异常发达的现代社会,群众文艺的创作表演,也一定会插上声光电等舞美翅膀,但不能将艺术的“门道”置换为技术的“热闹”,不能缺少“精神的武装”而尽是“物质的包装”,从而忘记文艺属精神性食粮,大众需要的是动人的形象。
群众文艺虽然是群众的自发活动与自我追求,其精神气质和思想内涵,绝不会由于是普通民众的自发创造而自降标准甚至自甘堕落。恰恰相反,它以非职业的创演而远离功利目的,以大众性的趣味而切合主流价值,以为大众服务而充满奉献的快乐。这种特有的自觉、自尊、自信和自豪,不是专业性职业化乃至商业味的文艺创演所能比拟的。
为此,要使群众文艺的创作和表演更加适宜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就必须要在创演姿态上,引导群众自己更加注重反观自身,即进一步“深入群众”。换言之,要通过对于群众自身文艺潜质的正确发掘和科学张扬,真正实现群众文艺创演鲜活风格、淳朴气质、乡土气息、主流价值和大众情怀由形式到内容的有机统一和高度融合。
结合当下创演实际,具体说来,就是应在以下方面多做努力:一是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坚持在大力进行文艺普及的同时,努力提高创演水平,不以是属群众性的“业余”创演就自我放松、降低标准;二是把对思想性的高品格表达,严格建立在对艺术性的高超追求上。不搞迎合世风的低俗娱乐,远离标语口号的说教宣传;三是要把创作和表演的投入重点,放到对于作品和节目思想内容与艺术质量的深入挖掘与反复打磨上,而非把精力和资金花费在声光电等技术性的舞美大制作上。再具体而言,就是多在表演脚本的创作上狠下功夫,多在思想内容的生产上增加投入,多在艺术形象的典型塑造上着力创造,以克服诸如“曲本荒”和“剧本荒”的创作瓶颈与发展短板。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思想的精深在这里是第一位的,艺术的精湛和制作的精良,是为精深思想的精到表达与精彩表现来服务的,主次应当明确,本末不能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