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初选观察:唱衰声不断,希拉里仍有优势

14.03.2016  13:31

  49.9%对49.6%,希拉里·克林顿以史上最小优势赢得艾奥瓦初选(只比对手多赢一个党代表),算是打破了8年前输给奥巴马的“艾奥瓦诅咒”。难怪她自己也说终于“松了一口气”。展望未来选情,虽有预言说希拉里终究没有“总统命”,但笔者认为希拉里有几大优势:

  首先,根据Real Clear Politics综合民调,希拉里全国民调仍然领先桑德斯14个百分点。在美国黑人人口占15%,黑人为主的比如南卡州、佐治亚州,希拉里拥有一边倒的优势,原因之一是希拉里颇受欢迎的老公比尔-克林顿。克林顿早在奥巴马之前就被戏称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深受非洲裔爱戴。

  第二,关键的“超级代表”选票。初选选的是最后提名总统候选人党代表,但两党都预留了大量不经初选就有提名权的超级代表(super delegates)。这些超级代表大多是“党内老人”:现任或前任总统、国会议员、州长和内阁部长。民主党4764名党代表中有712名“超级代表”,比例高达15%。代表民主党既得利益阶层的超级代表们目前大部分都支持更务实温和的希拉里。所以,即使在支持民主党极左派桑德斯的liberal州输掉几场初选,坐拥大量超级代表的希拉里或已赢在了起跑线上。

  第三,理智与激情之战。本人也去过桑德斯的竞选集会,现场气氛激情澎湃。从小在社会主义国家长大的我也觉得桑德斯的一些主张”听上去很美”,比如将所有美国公立大学变免费,花一万亿美元升级美国陈旧的基础设施,如地铁、机场、火车。但桑德斯这些“大政府”主张要在5年内花费18万亿美元,钱从哪儿来呢?美国国债如今已经19万亿,假使获得民主党提名,主张财政保守的共和党选民和中间派不太可能支持桑德斯,因此桑德斯的大选获胜可能性(electibility)被认为不如希拉里-克林顿。反观希拉里,她也主张通过财政支出和经济改革缩小贫富差距但其主张更温和,比如花2000亿而不是1万亿升级美国陈旧的基础设施、降低学生贷款利率而非免除所有公立大学学费。在投票现场,笔者看到,自称为“社会主义者”的桑德斯拥有大批18-30岁的年轻拥簇,尤其是17、18岁的“首投族”被桑德斯“劫富济贫罗宾侠”的形象深深吸引,颇有“揭竿而起闹革命” 改变国家现状的气概。只是不知这些年轻选民的激情会持续多久。

  在共和党方面,据笔者观察,艾奥瓦初选对过去两次的总统提名结果都没有决定性影响。2008年获胜的哈克比和2012年的桑托勒姆最后都证明是昙花一现。本次获胜的克鲁兹能否打破这个规律还拭目以待。艾奥瓦州人口60%是福音教派基督教徒,生活方式选择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坚决反对堕胎和反对同性婚姻,强调宗教信仰的重要性。保守派人士克鲁兹在此获胜并不意外。目前特朗普在全国民调中仍然领先,有一派政治分析人士认为,不讲“政治正确”的房地产大亨特朗普实为“营销大亨”,将整个竞选变成了一场精准营销公关,迎合了美国人内心深处的排外恐惧和对华盛顿政客的厌恶。也有一派认为“特朗普现象“终究是过眼云烟,代表共和党正统势力的参议员卢比奥后和克鲁兹更有后劲。

  知识链接:

  美国初选到底是怎么回事?

  初选选的是党代表(party delegates),这些党代表在7月份两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选出党内总统候选人参加美国大选。民主党今年有4764名党代表,共和党2472名。不论是希拉里、特朗普还是桑德斯、克鲁兹,谁先获得半数以上党代表谁在党内突围。从数量上看,艾奥瓦州只有44名民主党代表,共和党有30名,大约只占两党总代表人数的1%。为何各路候选人如此看重艾奥瓦初选?在美国选举文化中,媒体和民众历来关注作为初选揭幕战的艾奥瓦初选,认为它对接下来各州民意或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尤其是在民主党方面,戈尔、克里和奥巴马分别在2000、2004年和2008年年赢下艾奥瓦后获得党内提名。过去20年,随着美国有线新闻网的崛起和新媒体的发展,艾奥瓦对全国大选的风向标意义有增无减。

  党团会议(caucus)和初选(primary)有什么区别?

  美国大选初选采取两种形式,党团会议(caucus)和初选(primary)。简单地说,一个直接投票,另外一个先聚会辩论再投票。大约有20个州采取党团会议形式,30个州进行初选。Primary比较直截了当,类似普选,选民去投票站在选票上写下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名字。大部分州的初选只对注册党员开放(close primary),有些州欢迎其它党派或无党派选民投票(open primary)。

  党团会议(caucus)更有意思,在美国被称作“邻里间的聚会”。拿本次艾奥瓦州民主党党团会议为例。这个人口300万的州被划分成1681个选区,选区内民众来到附近的图书馆、学校礼堂和大教室或者干脆在邻居家里开会。会议一般持续1-2小时。开始每位竞选人的支持者通过陈情和游说拉拢别人支持自己的竞选人,然后大家“物以类聚”,根据自己支持的候选人站在不同的位置组成支持团,没拿定主意的选民单独成列。然后,支持率不到15%的支持团将被强迫解散并重新选择支持者,再经过一番辩论和游说,大家最终选边站队,用“脚”投票。比如笔者此次在艾奥瓦州参加的民主党党团会议现场看到,虽然爆满的礼堂空间太小带来不便,很多选民仍表示更喜欢这种热热闹闹的凑在一起“共商国是”的气氛。也有民众认为直接按按钮投票更方便更尊重隐私。

  “挨户敲门”式拉票 竞选人为什么这么拼?

  美国初选投票率很低,拿艾奥瓦为例,过去20年投票率大概只有20%,其他州也大概如此,这比大选50-60%的投票率还要低。究其原因,一些居民表示投票发生在工作日自己要上班,有些年轻父母要留在家里带孩子,有人觉得天太冷懒得出门,还有人对所有竞选人都不满意。所以,参加初选的选民都是某位竞选人的铁杆支持者,认为竞选人的施政主张能给现行体制带来大变革。比如很多工薪阶层白人支持特朗普及其强硬的民族主义态度,很多年轻人支持对华尔街开战的“社会主义者”桑德斯。投票的人少,所以每一票都关键。此次希拉里比桑德斯票数仅多0.3个百分点。2012年获胜的共和党桑托勒姆获得29,839 张选票,比排名第二的罗姆尼的29,805 张仅多34张。在这样的情况下,挨家敲门打电话、开车去几乎每个选区拉票的“走基层”策略成为主要竞选人的不二选择。投票前一周,希拉里和克鲁兹团队每天早6点到晚11点奔波于一望无际的艾奥瓦大农村,去各郡市拉票。共和党候选人克鲁兹更是走遍了艾奥瓦州全部99个选区进行游说(郡是介乎于中国省和市之间的美国二级行政区)。

  作者王冠为中央电视台首席政治记者。参加了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报道,并将全程报道本次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