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美人鱼》何以登顶:商业电影与粉丝尖叫的共谋

25.02.2016  02:31

  原标题:商业电影与粉丝尖叫的共谋

  上映12天后,由周星驰执导的电影 《美人鱼》 以24.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刷新了不到半年前由 《捉妖记》 创下的纪录,登顶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冠军。

  除此之外,该片还刷新了30多项内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包括首日华语片票房最高、单日华语片票房最高、内地春节档票房最高、华语电影票房首周最高、单日票房连续破亿天数最多等等。

  是得益于“周星驰”这块金字招牌,还是受惠于近年来持续激增的中国电影市场? 本期文艺百家,聚焦 《美人鱼》。

  ———编者的话

  由华语电影获得的电影票房冠军,被另外一部华语电影夺去,这在海外大片长驱直入攻城略地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并不常见。这一次,短时间 内华语电影两连冠,既归功于两部电影的创作团队,也归功于近年来日渐繁盛的中国电影市场。接地气的优秀国产电影,在将来中国 电影市场的票房竞争中,胜算将越来越大。

  2016年春节档,由香港导演周星驰执导的电影 《美人鱼》 在上映12天后,以24.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刷新了不到半年前由 《捉妖记》 创下的纪录,登顶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冠军。消息一出,《捉妖记》 官方微博即出海报相祝,海报中小妖胡巴长出了可爱的鱼尾,仰望着登顶票房冠军的美人鱼。《捉妖记》 超越它之前的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泰囧》 用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而这一次美人鱼拿下胡巴只用了短短半年。不仅如此,《美人鱼》 还一口气刷新了30多项内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包括首日华语片票房最高、单日华语片票房最高、内地春

  节档票房最高、华语电影票房首周最高、单日票房连续破亿天数最多等等,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赫赫战功,《美人鱼》 使得周星驰及其周氏喜剧电影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浸润于成熟的商业电影体系

  《美人鱼》 何以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首先,《美人鱼》 是部成熟的商业电影,并且具有典型的周氏喜剧电影风格。虽然周星驰在影片的宣传中一直在强调这部电影的创意,但除去女主人公人鱼的定位,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实在谈不上新鲜,甚至可以说是常见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模式的一个不太高明的翻版。然而这样的故事正好符合商业喜剧电影的要求,大的故事线索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为细节的精彩出新提供了空间。影片具体的情节、细节设置则让观众有机会一次次重温周氏喜剧的常见元素,美人鱼珊珊刺杀刘轩时的种种错误与巧合、珊珊“做鸡”段落的对话设置、刘轩到警察局报案时警察一次次创作的“一半是人,一半是鱼”的美人鱼画像等段落,纯熟地再次运用了周氏品牌的喜剧技巧,在夸张和无厘头的氛围中将剧情推向前进。演员方面,电影启用了当红的邓超、张雨琦,通过网络海选,由20多万观众选出了心目中的“美人鱼”林允,并且有文章、吴亦凡等当红演员的加盟与客串,可谓“星光熠熠”。此外,《美人鱼》 融入了环保主题,在春节档上映,应时应景、老少皆宜。虽然人鱼的住所如贫民窟,依然保持周氏电影中常见的“脏乱差”风格,但绚烂多彩的海底世界给影片增加了视觉奇观,童话故事般的结局更展示了影片的脉脉温情。

  毋庸讳言,脱胎黄金时期香港喜剧电影的 《美人鱼》,远远没有前任票房冠军 《捉妖记》 来得“洋气”。《捉妖记》 的导演许诚毅远赴大洋彼岸求师,曾任动画电影 《怪物史莱克》 角色设计总监、《怪物史莱克3》 联合导演,被称为“史莱克之父”。《捉妖记》 虽然设定为在中国发生的故事,导演也声称受到 《山海经》 很大影响,但影片无论在电影叙事、情节设置,还是动画角色设计、桥段设置等方面,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好莱坞味儿。如果给它配上英语,说它是一部好莱坞拍摄的中国古代题材的电影,恐怕很多人会信以为真。总体上看,《捉妖记》得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精髓,曾经的票房冠军实至名归。而 《美人鱼》 则带着一股“土气”,它脱胎于低成本的香港喜剧电影,虽不如 《捉妖记》 那样成熟精致,但同样浸润于成熟的商业电影体系中,所用招数不同,但都具备成为票房冠军的基本要素。上世纪末香港电影在内地观众心目中曾经的“洋气”地位虽已不再,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曾经风靡一时的香港电影的集体怀旧。这种怀旧的情绪因为属于“70后”、“80后”成长过程中的集体体验而更接地气。

   借助于粉丝“情怀”的附加值

  和横空出世的小妖胡巴不同,周氏喜剧电影有着雄厚的粉丝基础。它不仅因周星驰而拥有口碑的保障,甚至能让观众不仅去看电影,而且是带着某种追忆经典和往昔“光辉岁月”的“情怀”走进影院。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录像厅、影碟市场走过来的观众们,喊出“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口号,憧憬着能在银幕上再次体会到当年周氏电影带给自己的感动。

  回头看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周星驰主演的 《鹿鼎记》 《唐伯虎点秋香》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等电影风靡大陆,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产生极大反响;周氏的无厘头喜剧电影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获得粉丝的认同和追捧。后来周星驰转型幕后,周氏喜剧虽口碑有起伏但魅力未减,2013年上映的 《西游降魔篇》 与当时由 《泰囧》 保持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仅一步之遥。

  粉丝的力量在这几年的电影资本市场中颇受人瞩目,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现象电影、粉丝电影、综艺电影、IP电影等,莫不与此相关。费斯克将粉丝喻为一种“过度消费者”,他们为了自己钟爱的某一媒体“文本”,例如明星、特定影片系列等,就会买票进影院,去支持他们的偶像,或热衷的文本。《小时代》 系列、《爸爸去哪儿》 等电影,凭借电影创作者、参演明星的偶像魅力,或前期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积累的粉丝基础,在骂声和恶评声中票房依然一路扶摇直上,粉丝的忠诚度成为支撑这类影片票房的重要根基。

  然而,“粉丝”是一个开放的群体,它由一个个存在主观能动性的观众个体组成,它既能够在各个媒介之间“迁徙”,也可能消失,存在“吸粉”、“掉粉”等情况。《小时代4》是郭敬明“小时代”系列的收官之作,虽然也获得了4亿多的票房,但相比同期上映的 《大圣归来》 《捉妖记》等已风光不再。想要长时间获得粉丝的支持,只有依靠保证质量的品牌的力量。周氏喜剧电影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不但建立起了“周星驰”这一明星品牌,而且建立了“周星驰喜剧电影”这一文本品牌,也就是说,周氏喜剧并不是周星驰的附属,它在与观众的共同成长中获得了“情怀”这一附加值。

   诞生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新局面

  由华语电影获得的电影票房冠军,被另外一部华语电影夺去,这在海外大片长驱直入攻城略地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并不常见。1998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 《泰坦尼克号》 雄居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宝座多年;2010年 《阿凡达》上映时的空前盛况人们也仍记忆犹新;夺去 《泰囧》 桂冠的不是华语电影,而是 《变形金刚4》。这一次,短时间内华语电影两连冠,既归功于两部电影的创作团队,也归功于近年来日渐繁盛的中国电影市场。

  据国家广电与出版总局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里,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12.6亿,比2014年增长51.08%,观众的稳步增加,观影人次已接近中国人口总数。小妖胡巴和美人鱼不能不说是“生逢其时”,赶上了中国电影产业大步迈进的好时候。

  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涌现出丰富的类型电影产品,《美人鱼》 《港囧》 《夏洛特烦恼》 这样的喜剧电影、《致青春》 《北京遇上西雅图》《失恋33天》 这样的爱情题材电影,甚至 《白日焰火》 《聂隐娘》 这样的小众文艺电影,都在市场上找到了相应的位置、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了一个较好的、选择性较丰富的观影环境,观众的电影欣赏趣味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培养。另一方面,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再次走向普及,票房集中于几个大城市的局面已经不再,影院布局进一步向二、三线城市以及县城深入。专家用“小镇青年”来描述未来几年中国电影观众的主力军,这固然主要是一个依据地理版图的描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分观众的欣赏趣味和观影心理,值得仔细琢磨和推敲。接地气的优秀国产电影,在将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竞争中,胜算将越来越大。

  (作者系电影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讲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的电影粉丝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周星驰电影

  他饰演的失败小人物越来越多,他的事业就越来越成功。

  从上到下依次为周星驰代表作剧照。

  本版用图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王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