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县:“老手牵新手”农业有奔头
迈步在罗山县子路镇、朱湾村的乡村道路上,放眼望去田成方渠成网、机插的秧苗排成行,让人看到丰收的希望。在子路镇这个古老的孔子问津处,有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远近闻名,其主要带头人就是陈贵权。
以前老陈两个儿子分别在外务工,自己在种好承包田的同时,还经营着稻米生意,虽说赚钱不多在农村也算富余家庭。眼看着孩子都已长大,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 。让两个孩子回来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可是两个孩子一致认为家里田地少干农活辛苦,经营稻米、市场风险大不愿干,老陈千呼万呼就是不肯回来。做稻米生意的老陈时常开着小拖到农村走村串户收购粮食,眼看着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种田留给了家中老人,想种地的越来越少、会种地越来越老,心中无比忧虑。
视土地如命根的老陈,看着国家近几年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他那颗不安的心也颤动起来,农村土地经营权的颁证,让农户更加放心流转土地。经过深思熟虑的老陈决定放弃稻米生意,承包土地种大田。有了这种想法后他积极到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并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有了成熟的想法和思路后,经和孩子多次沟通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意回来共同创业,但前提是时间暂定二年如无起色父亲不在阻止其在外务工、眼看能牵住儿子的手,老陈高兴的答应了。
2010年9月,老陈领着陈虎(大儿子)、和陈龙( (小儿子)在子路镇,朱湾村成立了子路兴津农机专业合作社。万事开头难创办初期首先要流转土地,“三陈”早出晚归获得大部农户的支持,但还有少部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不愿意。对这部分农户“三陈”积极通过亲朋好友做工作,对实在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采取了一是对在集中连片流转地块中的农户,积极和他们协商用不影响集中连片最好的土地与他们调换。二是对还是不愿调换的农户,主动和他们和睦相处,在聘请劳动力时优先照顾他们。在作物播种时尽量保持一致,以利于大田管理
当年顺利流转土地1000余亩,全部按时种上了小麦,第二年夏季小麦纯收入20余万元,并提前付清流转土地承包款。看着老陈真抓实干,2011年那些未流转土地的农户,和正在观望的农户纷纷主动找老陈商谈流转土地。尝到了甜头他们又流转土地2000亩、形成3000亩种植规模,在按传统的耕作模式根本保证不了农时。为此老陈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占地5565平方米的,含有粮仓、晒场、的标准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并购进先进的高速乘座式插秧机等各类农机具20台套。为了保证机械化育秧按时播种,特请了20个青壮劳力早出晚归的备土培肥,当秧盘装上营养土,整齐的排放在秧田里准备撒谷种时,突然一场大雨让准备好的营养土变为泥桨,辛勤的汗水付之泥流,不仅误了农时还浪费人力物力。这场大雨浇醒了他,让他知道了如果想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必须破解育秧这道难题。不服输的他带领儿子先后试验了抛秧、水稻直播这两种办法。水稻直播省事,但受草害等其它因素影响使产量无法保证;水稻抛秧育秧工艺也和机插差不多,抛秧由于是靠人力抛撒均匀度不够,容易受天气影响,如遇上阴雨天,水面过深抛撒的秧苗容易浮在水上,经水轻轻一荡挤在一块,还要经过二次补插,遇上大风天气情况更坏。为了找到更好育秧方法,他不辞劳苦,积极和农机人员一起探讨实验,通过抛秧在泥浆上扎根的原理,设想是否能把秧田改成秧盘,直接将泥浆铲入秧盘然后撒入谷种,通过多次实验效果非常好,方便实用、一学就会、光育秧请劳力一项就节约开支就6万余元,在也不用为育秧、备土、培肥天天忙了,老陈把这种方法叫“懒汉”育秧。
由于规模的扩大当年播种小麦2000亩,虽然农业机械购置不少,但机械配套不当,播种的小麦全靠人力起沟,每天需请30个劳动力,半个月还没起到一半,花费很大。由于误了农时,遇上了阴雨天,没有按时起沟造成麦田积水,小麦少收入10余万元。
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老陈时常感到力不从心,2012他决定在家里也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经过深思熟虑后让大陈负责农艺管理,让小陈负责农机管理,此项决定得到大陈和小陈的大力支持。他们积极各自带着问题参加县市举办的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小陈参加了农机局举办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培训班”。培训班采取集中学习,现场示范,当场提问、现场解答,在讨论中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实际难题。掌握了农业机械管理及机具分类配套方法,学会了开沟机在大田的实际应用。
思路一开天地宽,老陈又承包了2000亩地,小陈利用所学农机最佳配套比,釆用一机多配,重新购置开沟机三台,播种机三台与原有的拖拉机重新配套。在没有增加一台拖拉的情况下,当年播种小麦3000亩减少购买动力机械3台节约资金20余万元,7天时间开沟机就全部完成麦田开沟。既节省劳力又不误农时,还节约费用10余万元。小陈还组建了农机服务队,农闲时外出作业,农忙时除在家积极组织生产同时,还引进外地农机到本社作业。使水稻、小麦从种到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现在是“三夏变一夏”、“三秋变一秋”在也不为农忙时费力费神。由于“三陈”科学种田积极性高,对新技术、新机具接受快, 在全县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老陈带领的兴津农机合作社被罗山县农机局定为全县农机科技示范基地。
一个人富裕不算真正富,能带领周边乡邻共同致富才是真正富。正在田里干活的陈绵刚说∶我今年快60了,孩子们不让我外出务工,现在好了合作社建在家门,不用出门也能挣到钱,在合作社干活每月可领2000余元。这是托国家的好政策和合作社的福。目前兴津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流转土地达5000余亩,年收入都在百万以上,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孙子也上幼儿园了。全家人分工明确、忙而不乱,大陈负责田间管理、媳妇鲁春燕负责会计,小陈负责农业机械管理、媳妇徐梅中负责出纳,老陈是总管、财务做到日清月结,老陈随时都了解收支情况,全家人其乐融融。
原只想早日牵着孙子的小手,没想到却牵住了儿子的手,看着这些80后懂技术、能吃苦、会创新、让老陈对年青人刮目相看。一代新型职业农民精彩亮相,让老陈看到未来农业希望,这就是他的朝思梦想。
作者:罗山县农机局 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