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和科学网报道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科普开放日活动及科技创新成果
02.12.2017 12:08
本文来源: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首次举办科普开放日活动
作者:史俊庭
10月4日,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首次举办了科普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公众专题展示科研成果。此次活动现场展示了“CVD合成高品质克拉级钻石”“便携式磁粉探伤机”等50件科研实物、科研装置和科普作品。
媒体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1/393270.shtm
2017年11月5日 科学网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举办首届科普开放日活动
作者:史俊庭 赵昕
11月4日,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举办首届科普开放日活动。郑州大学副校长韩国河、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郝立新、郑州市学科技术协会学术部部长田富,校宣传部、统战部、发展规划处、学科与重点建设处、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工作部、招生办公室、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校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当天的科普开放日开幕式。
韩国河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指出,本届科普开放日活动的举办,是物理工程学院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郑州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动局面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他表示,希望物理工程学院以本届开放日活动为契机,努力推进科普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希望科研工作者们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工作中贡献力量。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郝立新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指出,近年来郑州大学不仅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而且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成果。希望把这些成功做法坚持下去,不断拓展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不断探索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活动的成功经验。
本届科普开放日活动以“探讨科学创新,领略物理之美”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集中向公众展示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本届科普开放日包括四场科普报告,题目分别是《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引力波简介》、《神奇的量子通信》、《钻石是怎样炼成的》;现场展示包括“CVD合成高品质克拉级钻石”、“便携式磁粉探伤机”、“物理治疗与康复”系列设备、“声音照相机”、“智慧车道”、“魔法小球”、“高压静电纺丝”、“负膨胀材料特性展示”、“三维足部扫描仪”、“耐热铝合金导线”等50件科研实物、科研装置和科普作品。通过报告讲解、展览展示、现场问答等形式,组织专家学者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就公众关切的问题解疑释惑。
科普活动现场,三十多人衣装整齐地组成的一支队伍吸引了许多公众的目光。这是长垣一中的同学及家长在学校的组织下自愿报名,行车一个多小时到达郑大新区来参加科普开放日的。一位中学生说到:“在这里我看到许多在平日的生活中没有见过的东西,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锂电池的应用。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无独有偶,郑州市第十八中学一个班的学生们在物理老师林老师的带领下一早乘坐公交来到郑大,林老师告诉记者:“我有个朋友在郑大教书,在他朋友圈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就组织我们班的同学来了。我觉得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可以让他们接触到大学的知识、领悟科技的魅力,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科普作品的展示现场,有一件作品吸引了众多公众的目光,这件作品是物理工程学院张斌副教授团队的《基于北斗卫星的滑坡监测系统及模拟验证演示装置》。据了解,该装置在计算机系统控制下可以模拟任意复杂的滑坡运动,有助于人们研究滑坡体的地理特征与运动规律,验证滑坡监测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也可以作为教学演示系统。郑国恒副教授介绍说:本项目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BS)为主,以GPS为辅,利用相对静止的多台接收设备进行静止相对定位,采用差分工作原理和控制中心实时统一解算的监测模式,设计了一套功能完整的实时在线系统,对潜在的危险滑坡地质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为滑坡灾害的监测与防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系统目前已经成功运用于对长济高速王屋山收费站区域的滑坡体实时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金海是物理工程学院一名大一新生,得知本次科普开放日活动之后,很是好奇和期待。“以前从没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感觉非常棒,展品都是平时很难见到的,特别神奇,现场的展示、展板的设计都很有意思。而且讲解作品的都是我们学院的老师和高年级优秀的学长学姐,态度特别热情,对我的问题都能详细、耐心地解答,丰富了我的知识积累。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鼓舞和指引。”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院长单崇新说,为社会公众开展学校的科研成果专题展览,举办高校名师科普讲座和交流活动等,高校科普开放日活动被认为是高校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据悉,本届科普开放日活动共接待校内外人员2000余人次,不仅使公众通过深入浅出的科普报告了解物理的基本知识,感受到科研工作者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而且通过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众多高科技展品,激发了对大众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让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了科学家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进作用。
媒体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1/393066.shtm
2017年11月23日 科学网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师生创新比翼同飞
作者:史俊庭
11月4日,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以下简称郑大物工院)举办首届科普开放日活动,该活动以“探讨科学创新,领略物理之美”为主题,现场展示该学院师生研发的“物理治疗与康复”系列设备、“便携式磁粉探伤机”、“CVD合成高品质克拉级钻石”、“声音照相机”、“智慧车道”、“魔法小球”、“三维足部扫描仪”等50余件科研实物和装置,吸引了校内外2000余人参加,得到了社会大众广泛关注和赞誉。
“近年来学院秉承“顶天立地”的科研理念,一方面努力探索物理学学术前沿,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手段、基本方法为社会大众服务,在提高老师们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教学相长。”郑大物工院院长单崇新说。近两年来,郑大物工院的教师们在做好自己科研的同时,带领该院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创新比赛,开创了师生同创新共发展的动人画卷。
学术优先打造学科火车头
5月8日上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John S. Tse教授为郑大物工院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讲述了如何对决定材料结构、稳定性和热力学基本原理的合理化对大型复杂系统的实验和理论表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材料行为进行预测,为新兴功能材料的合理化设计提供指导原则。
作为郑大物工院精心筹划的“格物致理”系列讲座中的一场,该系列讲座旨在通过邀请国内外各个领域顶尖科研人员和教学名师到该院讲学,增强交流、加强合作、进一步提升该院科研和教学水平。
据介绍,“格物致理”讲座开讲半年多来,已经有近三十位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知名学者做过精彩的报告。这是郑大物工院打造“学术优先”环境的举措之一。近两年来,学院倾心打造年轻人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为了让年轻的教师提高学术水平,郑大物工院专门成立了“学术推进委员会”,聘请本领域知名专家张振宇教授为主任,在学科重大问题,如学术进展、学科方向设置、人才引进与培养、学术水平与影响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宏观指导。学院还从各种渠道筹措科研经费,设立了“学科推进计划”项目,经学术推进委员会评审后给予每个项目100- 300万元的经费支持,助力青年人才的成长。另外,为了加强内部交流与合作,学院设立“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会”,每周进行教师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这一举措,加深了老师之间的了解,促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也进一步促成了学院浓厚学术氛围的形成。
这些措施的实施,让郑大物工院的老师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单崇新教授团队开发了CVD方法合成高品质克拉级钻石的工艺,颜色达到优白级,净度达到SI级,有望用于珠宝首饰、高品质刀具、以及电力电子器件等领域。李顺方教授带领学生,通过掺杂和调控电子-电子相互作用优化贵金属原子催化效率,达到“一个顶俩,一个顶多”的效果。董林教授与国内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高分辨可视化应力分布成像技术后,又制备出一种基于一维硫化镉纳米棒的大规模电致发光阵列等。
亲身实践争当双创先锋军
3月22日,郑大物工院1988届校友、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任红军董事长来到该院参观考察。这位在传感器领域将公司成功上市的企业家回忆说,是当年在物工院打下的扎实功底,让他公司的产品在商界占有一席之地。
河南省日立信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电力行业氢冷发电机氢气系统和六氟化硫开关设备气体检测仪表的开发与制造。该公司创立的合伙人汪现忠正是郑大物工院的一名老师。
在创新道路上,郑大物工院的其他老师也不甘示弱。李磊博士把军工上的声学积累转化为民用的测量设备,先后开发了声罗盘、智能麦克风和声像仪等工业测量设备。郑国恒副教授课题组和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合作负责研发核燃料棒的集成检测系统。张斌副教授课题组负责研发的核电站燃料棒无损检测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无人值守的放射系材料的立体无损检测。
此外,郑大物工院的教师们还积极开展跨界创新,提高创新的质量。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组卢英杰与光电信息科学研究所田勇志开展深入合作,将制备的半导体光电器件应用于光电信息系统,检验实验室制备的器件在光电信息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为器件结构设计,功能开发及性能改进提供依据和指导。
毛彦超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高分子材料的纳米发电,李磊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声学及其信号处理。两人在一次交流中,萌生出将声音和纳米发电结合,制成无源的乐器,弹奏不需要电源供电的电子乐器,那样既具有电子乐器的便携轻便,又避免了电源供电的烦恼。经过多次的协商和攻关,该项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竞赛机制培育创业种子队
了解郑大物工院的人都知道,该学院还有一个招牌,那就是在学院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每次都能“拿奖拿到手软”。
8月24日至25日在吉林省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四平科技成果展洽会,由郑大物工院学生袁航研发的一款马路隔离桩吸引了不少的眼球。该装置可以在交通拥堵时段,通过实时监控,对隔离桩发布指令并智能分配车道,缓解突发情况下造成的堵车。“我们的这个装置在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中赛区大赛中获过二等奖。”指导老师田勇志说。
提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这可是一项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遴选优秀人才的比赛。在李磊、张宇翔、牧凯军等教师的指导下,郑大物工院的学生在中国研究生电子大赛中连续三年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基于麦克风阵列声源定位的动态视频跟踪系统”、“声罗盘”、“三维足部扫描仪”、“基于msp430单片机蓝牙智能电压电流测量系统”、“非穿戴式室内老幼跌损监测预警系统”都在第十至十二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分赛区和总决赛中获得一至三等奖。
在第十三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会聆听的摄像头》获得科技发明制作类特等奖。2017年,在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唯一权威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郑大物工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学生马天翔荣获一等奖。
石九龙是郑大物工院08级本科生毕业生,上学期间郜超军老师指导他参加并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国际物联网大赛等比赛中获奖。毕业后他创办了上海郑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若托机器人有限公司,同时召回了上学时一起参赛的同学,从事工业自动化、信息化等工作,公司研发的产品已先后应用于国内诸多企业。
“石九龙和他的同学们通过在校创新毕业后创业,是我们以创新项目为引导,以大赛为抓手,以创业为导向,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生动事例。”单崇新说。
媒体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1/395000.shtm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17-12-02 12:03:53
本文来源: 郑州大学
02.12.2017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