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首届古缯国文化与中华曾姓源流研讨会在方城召开

12.12.2014  19:14
            2014年12月4日下午,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主办,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曾姓委员会、方城古缯国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古缯国文化与中华曾姓源流研讨会在方城县第一宾馆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教育学院、许昌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曾姓、郑姓、张姓、王姓、任姓、姜姓、孔姓、徐姓等河南省姓氏研究机构的姓氏文化研究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锐,方城县县委书记褚清黎与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与会专家围绕古缯国与曾姓起源、曾姓名人与曾姓文化、根亲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期间,会议期间还参加了古缯国博物馆落成庆典,观摩了甲午年曾氏祭拜始祖大典。

    研讨会共分两段进行,上半段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曾姓委员会秘书长曾宪怀主持。

    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在大会上致辞。他指出,方城县古称缯国、裕州,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缘,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口106万、占全省的1/100、全市的1/10。方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拥有丝绸之路源头、中华曾氏祖根地、古缯国遗址、岩书岩画之乡、天下第一古长城、法圣张释之故里、使圣张骞封侯地等诸多知名文化名牌。近年来,方城县委、县政府突出抓好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粮食主产区、文化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构建“大城建、大交通、大教育、大卫生、大文化、大商贸、大生态”发展格局,奋力建设富强方城、和谐方城、美丽方城,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方城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曾氏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方城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根亲文化品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时代需要。为此,方城县把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和构建“大文化”格局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秉承文化也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古缯国和曾氏文化内涵,服务推进中华古缯国文化苑建设,集中精力打造曾氏文化名牌,树立方城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先后组织参加了河南曾氏文化研究会首代会,举行了“世界客家播迁路”方城古缯国遗址圣土采集仪式等文化活动,方城为古缯国遗址和曾氏祖根地逐渐为世人所熟知。2010年4月13日-14日,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在方城举行“中华曾姓祖根地在方城”研究认定会,最终认定:“中华曾姓祖根地在方城”;同年4月16日-17日,“中华曾姓祖根地暨古缯国遗址”授牌仪式在郑州和方城同时举行。曾宪梓博士亲笔题词:“古缯国遗址”、“中华曾氏祖根地”。2013年5月,古缯国遗址成为国保单位。也就是在方城大力挖掘、弘扬古缯国和曾氏文化期间,信阳光山曾氏后人曾德魁先生毅然回归曾氏祖根地,计划投资10亿元,倾力打造中华古缯国文化苑项目。如今,古缯国博物馆项目中的远祖殿、曲烈王殿、忠孝殿已经建成投用,古缯国博物馆落成典礼和中华曾氏拜祖大典成功举行,充分印证和彰显了曾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持久魅力。随着古缯国文化苑项目的全部建成,必将成为方城一张崭新的历史文化和对外开放名片,也必将成为全球曾氏族人寻亲谒祖的血脉故乡和精神家园。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锐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 曾姓是中华大姓之一,以仁孝礼义而著称于世,涌现出了孔子的著名弟子曾子和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等名垂千古的人物,曾氏是中华姓氏中一个光荣的族团。曾姓是以国为姓,而曾姓最早的封国就在河南方城,夏帝少康把他的儿子曲烈分封于此地,是为古缯国。方城八里桥夏商遗址是目前豫西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处二里头文化遗存,经专家考证,这里就是古缯国的遗存,曾氏族人最早在这里繁衍发展,其后播迁四方,发展为今天的中华煌煌大姓。文化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地区的筋骨血脉,那么文化便是精神灵魂。当今社会,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烈。褚书记刚才说了:文化也是生产力。古缯国文化和曾姓祖根地是方城县独有的文化资源。近些年来,方城县委、县政府主要在大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古缯国、曾姓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非常重视,2010年4月,在方城召开了“中华曾姓祖根地在方城研究认定会”,并以此为依托,广结海内外曾氏族人,便有曾姓的有识之士曾德魁先生到方城来投资兴业,成立了“方城古缯国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斥资1亿多元建设方城古缯国文化园项目。召开“首届古缯国文化与中华曾姓源流研讨会”,必将把古缯国和曾氏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是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院里设置了两个重点学科,一个是区域经济,一个就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源远流长、群星灿烂,加强中原文化的研究,是省社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省委、省政府也对省社科院在中原文化研究方面的研究地位、研究力量非常重视。社科院不仅是省中原文化研究基地,同时还拥有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中原文化研究所、《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等多个平台,汇集了一大批相关专家,其中姓氏文化研究尤其是社科院的一个优长学科,拥有一批知名专家和大批研究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近来就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比如他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总书记还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中华姓氏的研究,也是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姓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姓氏文化,就是要探寻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追溯中华文明的文化之源,立足传统,寻根溯源,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增强全球华人文化认同和根亲共鸣,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好。

    会议下半段为学术研讨,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卫绍生主持。

    在专家研讨过程中,18位专家围绕古缯国与曾姓起源研究、曾姓名人与曾姓文化研究、根亲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究等内容进行了研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世之的《试析曾国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李维明的《八里桥遗址在二里头文化中的地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李乔的《关于曾姓起源的几个问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的《浅议曲烈始封之地及曾氏得姓始祖的认定》,河南省教育学院学报主编、副教授范富安的《古缯国相关文献考索及脉络悬揣》,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崇岳的《关于曾国的几个问题》等,对在古缯国与曾姓起源做了较为深入的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根的《中国曾姓姓氏文化与历代名人分布地图》,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玉洁的《曾子仁德、诚信与孝道的关系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文学所所长、研究员王永宽的《曾子行状考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程有为的《论曾子的学行与影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纪检书记杨海中的《曾国藩小议》,刘德杰的河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曾子形象在春秋汉晋间的演变--兼论儒道变迁》,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张靖人的《从三份遗嘱看<曾国藩家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波的《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宋代曾姓名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影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玉霞的《以孝传家与曾姓家风家训》等则围绕曾姓名人与曾姓文化进行了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新斌的《文明河南与根亲文化初步思考》,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国文化与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海龙的《姓氏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河南大学图书馆研究员赵长海的《根亲文化的基础是孝道》等,对根亲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研究做了研讨。

    自由发言阶段,参会的曾姓宗亲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显示了他们对姓氏文化研究的极大热忱。

    最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宣读此次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如下:

    一、“曾”古代又作“缯”、“鄫”,其得姓方式系以国为姓,而最早的缯国在今河南方城,所以方城是中华曾姓的祖根地。《世本·氏姓篇》云:“曾氏,夏少康封其子曲烈于鄫。”《国语·郑语》韦昭注:“缯,姒姓,申之与国也。”《左传·哀公四年》载:“夏,楚人既克虎夷,乃谋北方。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致方城之外于缯关。”上述文献为最早的缯国在方城提供了文献依据;出土有象征王权的石钺等众多礼器的方城县八里桥遗址属二里头文化,方城县北部独树镇有楚之北方门户缯关遗址,又为最早的缯国在方城提供了考古学的证据,且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印证。历史上缯国的历史相当复杂,时历夏、商、周三代,地跨豫、鲁、鄂三省,无论是河南方城曲烈所封最早的缯国,新郑、新密之间的“下曾”,柘城县之鄫,还是山东苍山县西北境为莒国所灭的“上曾”,以及湖北随州为楚国所灭之鄫,均为曾姓历史上重要的纪念地,都应予以重视和研究,并理清其间的关系。

    二、曾姓是孔、孟、颜、曾儒家四大家族之一,历史上以忠孝传家,涌现出以孝闻名天下的“宗圣”曾子,以忠名垂青史的清代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忠孝两全”是古人孜孜以求的完美人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烈回归的今天,我们应从曾姓优秀家族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滋养,用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植新时代中华人文精神。

    三、根亲文化是河南特有的优势文化资源,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到构建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再到文明河南建设,根亲文化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方城县古缯国文化园项目正是根亲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社会各界应予以大力支持。我们应以根亲文化为纽带,凝聚全球华人,兄弟同心,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鼓掌声中,首届古缯国文化与中华曾姓源流研讨会纪要获得通过,此次研讨会也圆梦落下帷幕。(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