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郑州叫响“绿城”之名 绿化率排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31.10.2018  07:13

 

1970年,河南医学院周边种满了绿树

河南图片网供图

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说到郑州的别称,不少人都知道是“绿城”。

可要问郑州何时被称为“绿城”,却鲜有人能说出个一二来。

今天,河南商报记者就来跟您唠唠28年前的事儿,您请听好了。

那年往事 开窗黄沙飞,关窗风声啸

初秋的午后,郑州市金水路上车水马龙,柔软的阳光穿过道路两旁的法桐树,洒在行人的脸上,斑驳迷人。

“真是不敢想,以前天天沙尘天的郑州,现在绿化环境能变得这么好。”沿着金水河,80岁的张先生跟老伴儿边走边唠。

1957年,转业后的张先生被分配到某厅级单位工作,但从沿海地区回来的他,对郑州这座城市,显然有些不适应。

“一觉睡醒,那床上就是一层黄沙,空气很干燥。”那个时候,距离张先生住所不远处,就是农民的麦田和菜地,而现在绿树成荫的碧沙岗公园,那时则是一片荒芜之地。

“经常刮风,一刮风就是漫天黄沙,哪儿都是脏的。”在张先生看来,那个时候的郑州,完全可以用“开窗黄沙飞,关窗风声啸,黄沙一起遮天蔽日”来形容。

的确,在河南的省会迁到郑州前,郑州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沙城”,在西北地区才可见的沙尘暴,时常在这里上演。

于是,坊间就流传出了一句顺口溜:“电灯不明,马路不平,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不难想象,如果那时也有PM2.5监测的话,估计天天响警报。

全民种树 绿化率排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郑州变“绿城”

风沙那么大,如何是好?时任郑州市长的宋致和、副市长史隆甫和王均智三人一拍即合,决定种树,并选定了树形好、生长快、树荫大的法桐。

当时,郑州市政府还下发了红头文件,倡导全民植树,并把现在郑州市动物园、东风渠到省肿瘤医院一带建成了苗圃。在全民植树热潮中,法桐迅速在郑州金水路、花园路、人民路、文化路等街头扎根。

在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樊巍的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初,文化路上的几排法桐树遮天蔽日,夏天太阳几乎晒不到路面,下小雨时,即便忘了带伞,人也不会被淋湿。

那时,郑州多数高层建筑不过是三四层楼,而法桐的树冠却已遮盖楼顶。做调研时,樊巍和同学曾登上当时郑州市最高的大楼——中原大厦,“能看到街道都被树冠遮住了,整个城市都是绿色的。”

加之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等相继修建,那几年,已经开始有人叫郑州为绿城。至于郑州何时因“绿城”之名被全国熟知,樊巍认为,应该是1990年。

这一年,郑州市因绿化覆盖面积达263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25%,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被冠以“绿城”的美誉,全国各地不少园林部门还专门派人来郑州学习绿化经验。

从第一棵法桐种下到现在已有60余年。60年光影交错,曾经开窗黄沙飞,关窗风声啸的郑州,如今早已与沙尘暴说再见,人们享受着“绿城”带来的蓝天和白云、鸟语和花香,当然,也不能忘了曾经为“绿城”付出过的每一个种“绿”的人。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