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的参谋军官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马里
游行、暴乱
胡永进(右一)
汽车炸弹冲击营区
中原网讯(记者 张竞昳) 6月1日,在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河南焦作籍军人申亮亮不幸牺牲,让众人为英雄痛惜哀悼的同时,也把目光集聚到了“维和军人”身上,他们的工作状态、直面的危险,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在马里维和是怎样的体验?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的7名参谋军官之一,来自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胡永进。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
弹壳随处可见
胡永进,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的7名参谋军官之一,2013年10月17日~2014年11月16日,在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时,他的职务是司令部作战参谋。频发的疟疾、交通事故,匮乏的物资,骚乱、游行、越狱、抢劫时有发生,枪炮声在耳边此起彼伏,暴恐袭击近在咫尺,走在路上就有被飞机残骸砸到毙命的可能……胡永进说,能活着回来很幸运。
联合国的军事指挥框架类似于欧美国家的军队指挥链,作战值班员的角色非常重要,要做到对所有作战任务了如指掌。胡永进是值班参谋,需要24小时无间断值班,维和总部有疑问会在第一时间联络值班参谋,以了解关于任务区军方的任何信息。
“那么年轻,可惜了。”申亮亮的牺牲,勾起了胡永进对他在马里那段时间的回忆。
胡永进第一次踏上这块陌生的土地时,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候机楼、随处可见的弹壳、荷枪实弹的军人。
胡永进的工作地点在联马部队司令部,在附近租房子住,初设任务区混乱,车辆不到位。胡永进他们是在抵达任务区半年之后才正式配车,在此之前,只能借车、打车,甚至步行上下班,这样会随时成为被袭击的目标。
从丰田、福特到雷诺、宝马,从装备精良的防弹车到缺了后视镜碎了尾灯的小面包,联马团的所有车型胡永进都开过,联合国居然还租到过一辆挂着豫A牌照的宇通小客车。
联合国对每名遇难官兵都举行追悼会,最多时一周三次
“那是你们想象不到的混乱,尤其是在首都和北部地区,示威游行多次演变为暴力游行。”胡永进说,我国首批赴联马团参谋军官共7人,其中4人在联马团总部,3人在东部战区,联马团多次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他们做好突发事件准备。
夜间独立值班时,胡永进曾多次遭遇汽车炸弹袭击、巡逻被伏击、医疗后送等突发事件,他要做的是第一时间冷静合理处理上报,为应急处置、兵力部署调整、伤员及时治疗赢得时间。
胡永进介绍,按照惯例,联合国对每一名遇难官兵都会举行追悼会,联马团的追悼地点就设在司令部前广场,联马团的遇难官兵人数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是非常高的,超过了其他任务区一年的死亡人数总和,“追悼会最多时一周要进行三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马里任务区的危险程度”。
最大触动是当地人民没有尊严地活着
申亮亮牺牲后,关于海外维和军人的报道很多,其中有不少对恶劣自然环境以及艰苦生活条件的描述。譬如,马里全年只有俩季节,6~10月雨季,11~次年5月旱季,旱季最高气温达50℃,每天要喝5公斤水等。
“马里的蚊子大都携带疟原虫,每次被叮了之后都会担心得疟疾,这就跟俄罗斯轮盘赌一样刺激。”除了经受高温,还要直面疾病肆虐。
在马里的13个月,胡永进最担心的就是发烧,一旦发烧就可能是得了疟疾,每次发烧后都需要服用对肝肾有极强副作用的抗疟疾药。胡永进说,即使到了现在,他也不知道自己体内是否还有疟原虫,一旦发烧,就要考虑是不是疟疾发作。
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巨大,忍一忍、努努力就克服了,更大的困扰来自于心理。与其他战争造成心理伤害的特征相似,思念祖国亲人、缺少放松机制、工作之外足不出户等让维和官兵饱受精神煎熬,时间久了,会出现一定的心理和情绪障碍,有人甚至不自觉地自言自语。
赴马里维和的经历,给胡永进带去的最大触动是战争带给当地人民的苦难,他们为了生存,没有尊严地活着,很多小孩子乞讨为生,许多大人都会去联合国分队倾倒垃圾的地方捡食度日,有的衣不蔽体,有的十几岁了都没有穿过鞋。
一位90后军人的维和梦
6月1日,22岁的程兆琦在朋友圈转了个链接——《战友走好!已有19位维和军警在行动中牺牲》,并附上了自己的一句话:“然而我还是很想去维和,也许是可以这样找到最后的归宿吧。”
程兆琦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一名大四学员,再过几天就要毕业了。有朝一日加入中国维和部队,是他藏在心中许久的愿望,比他大7岁的申亮亮的牺牲,丝毫没有动摇他的这一想法。“应该说是更坚定了吧,随时准备为国出征。”
程兆琦学习成绩优异,当年的高考分数超出江苏一本线30分。担心儿子吃苦,父母一直反对他参军,最终没能拗过他的坚持,选择了尊重,目送程兆琦离开老家江苏,前往驻豫军校读书。“跟爸妈提过我想申请参加维和,时不时会在朋友圈转几个关于中国维和军人的信息,有点儿故意让爸妈看到的意思吧,他们在思想上好有个准备。爷爷是志愿军,已经过世了,如果他老人家还在,一定会支持我。”
编辑:禹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