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经济茶座:共享单车怎样骑得远

26.06.2017  11:33
 共享经济本身可以创造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然而,不计成本的快速扩张,必然造成新的资源浪费,有违共享经济发展的初衷。企业和社会都需要冷静思考一下,如何让共享单车骑得更稳、跑得更远

  

  共享单车总是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前行。这几天,一边是摩拜单车高调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的融资,创下行业最高纪录;一边是正式运营仅5个月后,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市场。企业倒闭是正常的优胜劣汰,本无可厚非,但这个首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还是引发了一些热议,有关共享单车能否行稳致远的担忧也再度多了起来。

  担心不无道理。共享单车从诞生以来,走的是一条依靠烧钱快速扩张的道路,往往不是稳扎稳打地经营。企业可以在特定时期负债经营,但不能长期如此。5个月后“猝死”,悟空单车的前车之鉴,确实为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根据共享单车企业的数据,理想状态下,目前一辆单车一天的使用次数约为5次,收入一般在2.5元到5元之间,这笔钱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只够支付日常的运营维护成本。质量较好的单车寿命一般3年左右,成本一两千元,想在此期间靠租金收回投资成本很难,赚钱更是难上加难。何况,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结果,像倒闭的悟空单车,5个月内90%以上的单车已不见踪影。当然,单车企业手里还有用户押金,但随着监管政策力度加大,押金由银行监管、专款专用已是大势所趋,支付宝推动的免押金租车也渐成潮流,再打押金的主意难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眼下,大部分单车企业还只是把共享经济作为卖点,依靠吸引资本的眼球扩张规模,何时能够通过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个未知数。外部输血固然可以解一时之急,但内部造血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单车企业在忙着拉投资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下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市场容量大不大——一种商业模式想要持续发展,必然要通过扩张规模降低运营成本,共享经济更是如此。没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和实际需求,再好的产品也“共享”不起来。比如悟空单车所在的重庆是山城,很多区域是大段山路,骑自行车出行本身就费时费力,大规模投放单车也很难打开局面。

  竞争优势强不强——与一些高大上的科技型互联网企业不同,共享经济普遍具有低门槛、可复制、易推广的特点。后来者想要生存,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站得住脚的优势,没有独门绝技,盲目抄袭的企业常常会死得更快。

  企业是否可盈利——共享单车在发展初期,对盈利前景有过很多美好设想,押金投资、广告发布、用户数据应用,都曾是重要的盈利点,但最终梦想成真的并不多。随着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未来实现盈利恐怕只会越来越难,不管羊毛是出在猪身上还是牛身上,能不能找到符合政策要求、稳定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将是共享单车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共享经济本身可以创造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然而,不计成本的快速扩张,往往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有违共享经济发展的初衷。媒体调查显示,如果不加控制,今年单车投放总量将近2000万辆,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钢的重量。在经历了初期的“跑马圈地”后,一些单车企业逐渐开始探索精细化、节约化的发展道路,比如ofo目前正通过上门收车、升级改造的方式,回收普通居民家中闲置的自行车,车主将获得现金或单车免费使用奖励。

  新生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共享单车诞生以来,在缓解交通拥堵、鼓励绿色出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既然是市场行为,单车企业就必须自己争口气,早日跳出不断烧钱不挣钱的困局,逐步摆脱对资本的过度依赖,凭借自身对资源的整合利用创造市场价值、赢得生存空间,让共享单车骑得更稳、跑得更远。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26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