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留住乡愁古韵 传承民俗经典——河南理工大学建艺学院九渡村“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侧记
《大河报》2016年9月22日第A18版头条以《留住乡愁古韵,传承民俗经典——河南理工大学建艺学院九渡村“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侧记》为题并配发图片,报道我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积极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课题,在九渡村创建实践基地,协助开发建设,并组织学院师生实地调研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推行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相关内容如下:
留住乡愁古韵 传承民俗经典
——河南理工大学建艺学院九渡村“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侧记
□记者 郭长秀 通讯员 徐春浩 董若楠 赵斌 李林澄
阅读提示|九渡村,地处太行山北麓,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古代河南、山西间的交通要道,村内丹河峡谷风景区有“豫北小桂林”的美誉。九渡村由13个自然村组成,由于历史的变迁及水库的建设,现存9个保护完整的村落,该村在2013年8月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可惜由于当地居民没有认识到其价值,开发工作被搁置,错失了发展良机。
为留住乡愁古韵、传承民俗经典,并积极发挥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2015年10月,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陈兴义在九渡村成立了“美丽乡村行动计划”课题组,创建实践基地,协助开发建设,并多次带领学院师生实地调研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推行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如何更好地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如何让传统村落散发持久魅力?如何让村民从保护传统村落中受益?今年以来,陈兴义带领的课题组开始为历史文化村落的乡土化设计、历史文化价值挖掘等提供免费规划指导,并制订了个性化的保护与修缮方案,旨在因地制宜做好保护开发工作,并在深化科研创新中提升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
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地进行美丽乡村的保护与活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次探索。”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陈兴义介绍说,“传统村落内涵丰富,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多学科专家参与,有利于专业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形成一大批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往的包装设计课程都是采用电脑软件等制作,只能看见效果图却不能制作实物,九渡课题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亲手做包装的乐趣,感觉非常有新意。”该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牛馨冉十分乐意参与这个课题,她认为九渡课题是教学新模式的探索,让学生亲身参与制作,更能开拓思维、发挥想象,调动大家积极性。
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开发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石房、石路、石桌、石磨……在九渡村能看到、能摸到的几乎全都是石头的。走进九渡村,扑面而来的是随处可见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这些历史文化建筑理应成为村民的‘金饭碗’,我们要从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入手,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让村民吃上文化产业的饭。”陈兴义兴奋地说。
为此,陈兴义带领大家有针对性地对当地特色进行调研,以现代社会生活需求作为出发点,注重并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村落改造方法,以创新性思维开发符合时代、社会所需之物,力求最大程度上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在开发设计中,对具有九渡特色的农产品坚持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对于特色物产类文化遗产,通过产业提炼和整合,打造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产品品牌;对传统村落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配以现代的设施和设备,使其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将未开发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参照相关专家建议,合理利用,打造新型农村产业链。
在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传承中留住民族之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血脉和精神记忆。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是留住民族之根、展示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性、推动“美丽乡村”提升文化品位及内涵的重要途径。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给经济指明方向。九渡村山脚下有关帝庙和古寨“宋营”,山上的朝阳寺供奉着三教老祖,据当地村民说,这些古建筑都流传着有趣的历史传说。杨家将传奇、二郎担山赶太阳的故事、抗日战争英雄事迹等不仅是历史信息的传递,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影响着一代代人。陈兴义认为,这些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是形而上的,但却真实地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大家的品位,展示了人格的尊严,可以通过场馆展现、动态演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手段来保护和活化。
“九渡村是一个很有地域特色的古村落,我们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村民的生活用品和饮食习惯,所以作品十分接地气。”该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买嘉琪诉说着自己的感悟,“从九渡原生态入手进行创作,让文化深入到作品骨髓,带给大家更多的是视觉享受和精神体验,这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九渡村的开发不仅能丰富地域文化宝库,对学生的现实教育和未来发展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九渡文化虽然被掩埋已久,但如今正被挖掘出来,让这些优秀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陈兴义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为让特色民居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动力,我们正尽力把这些地方文化名片、地域文化经典深植于大家脑海里,在优秀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传承中留住民族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