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线上,国产化妆品欲突重围

01.09.2015  09:16

  近期,省城不少居民发现,一度被外资大牌“一统天下”的百货商场护肤品专柜,国产品牌开始纷纷亮相。

  百雀羚、隆力奇、美加净、相宜本草……在合肥市政务区一家大型超市,除了玉兰油等几个外资品牌外,大大小小的国货品牌有十多个。洗面奶、面膜、眼霜、防晒“霜、爽肤水……”导购人员表示,不仅品牌多,种类也很丰富,基本覆盖了日常护理需求,价格从十多元到两三“百元不等”。

  正在挑选的小陈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都在用其中的一种,挑的五件套也只要239元,如果换成国外大牌,至少得一千块。广告做得都挺响的,相信厂家不会自己砸“牌子。”像小陈一样关注“超市护肤品”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年轻人消费占到70%以上。”“合肥市三里庵一家超市护肤品专柜的工作人员认为,品牌效力加上性价比高是选择的主要原因。“大学时对产品的功能没有更多的了解,就觉得国外的,价格那么贵,效果一定好,用着也有面子。”合肥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当时一直使用母亲买的玫琳凯系列。大学毕业之后,尤其是在了解更多护理方面的知识后,现在用的基本是国货老品牌。用过谢馥春、片仔癀,“效果不错,价格也低于国外的。”赵女士说,很多牌子清朝时候就有,那时的植物草药配方可能更健康。

  而一向被外资品牌垄断的商场专柜,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记者在合肥市步行街附近多家商场发现,除了老牌国货佰草集外,像自然堂、珀莱雅、欧诗漫、卡姿兰、阿芙精油、温碧泉等七八种品牌都设有专柜。

  “我们设立专柜有半年时间了,平时生意不错”。一家专柜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不仅卖产品,还提供现场护理服务,“我们的销售人员都经过专业护理培训,这样做主要还是为了提升客户体验”。

  线上体量暂时不足,销量却不容小觑

  除了传统卖场,通过电商渠道的国产护肤品也人气飙升。虽然体量还暂时不如国际巨头,但正在快速发展,甚至在一些营销领域的销量和份额已经超过国际巨头。

  日前,维恩咨询监测了2015年上半年天猫美妆3788家品牌旗舰店,其上半年共销售了62.62亿元,其中三个本土品牌百雀羚、韩束、阿芙等旗舰店表现最为突出,分别位于销售前3位,而欧莱雅、美宝莲、雅诗兰黛分列4、8、9位。

  即便很多外资品牌并未在天猫设立销售渠道,但线上的数据多少能说明,电商渠道内国产品牌发展的速度,且基于互联网用户多是青年人来说,本土产品也更多得到了这一群体的认可。日前,凯度消费者指数与贝恩公司合作发表的《2015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或许能更全面反映这一趋势。

  报告显示,中国公司越来越具备竞争力,并能利用其低线城市的网点布局实现更高的市场增速。中国品牌已经连续三年从国际竞争对手中争得市场份额。2014年中国公司总体增速为10%,个人护理品类保持8%左右的增速,如今占26个品类销售额的70%左右。而外资品牌的增速仅为3%。中国公司在18个品类中从外资公司手中赢得市场份额,其中日化类份额扩张最大的品类有护肤品、衣物柔和彩妆顺剂。

  日化行业专家冯建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国产品牌中,销售额超过15亿元的就有自然堂、丸美、珀莱雅、欧诗漫、卡姿兰、相宜本草和百雀羚等,其中自然堂排在首位,年销售额约50亿元,仅排在玉兰油后面,其销售额超过欧莱雅旗下任何一个品牌在华的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