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三个转变,推动文化强省
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在1月20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作家、艺术家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创作的思想基础;要加强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打牢创作的业务基础;要加强人格修为,提升道德境界,打牢创作的道德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笔者认为,赵素萍“三个基础”的论述,是从个体能动性的角度,为文化艺术工作者指明了立身立业之道。
文化艺术的繁荣,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持久拼搏是首要的。而相关政府职能机构亦必须配套跟进,为人才的培育成长、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环境。
从“办文化”的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向“管文化”的服务角色转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提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对外开放、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人才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先进省,使河南成为引领中原文化的高地。
从“管微观”的小视野向“管宏观”的大眼界转变。抓住政策激励、效益诱导这个市场神器,把文化事业做精做深,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提升文化精神的输出力、影响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政策引导,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方式,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文化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强化艺术创作的基础地位和龙头作用,大力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积极推动文化艺术创新。深入发掘整理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淮河文化和大别山文化的优质资源,推出一批既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强烈的地域性和浓郁的民族性的文艺精品。
由直接面对几个直属单位向动员全社会转变。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深化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扶持发展中小微文化企业,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在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打造文化骨干企业的同时,着力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使文化资源充分合理流动,实现最优配置。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