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偏远地区“高素质”校长贪污受贿“窝案” 钱财是“罪魁祸首”?
核心提示
云南彝良县人民检察院公开了21条涉及营养餐、校服的贪污受贿信息,由于相关信息未涉及细节,被当地民间视为校长“窝案”的这批案件,直到最近经媒体披露后方才引来关注。
彝良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周光富称,为加强对校长们的教育,教育局每年至少开3次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与校长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断给他们放反腐倡廉的警示片,还带他们去监狱参观过,此次涉事的校长均都参加过这样的会议。
“他们以前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都是比较高的,但人是会变的。”
来自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等司法机关的信息显示,在西部偏远地区的一些中小学校,推行4年之久的国家营养餐工程,已悄然变成部分校长中饱私囊的领域。
今年4月,云南省彝良县共计15名正副校长因涉嫌贪污受贿,被检察机关一锅端,其中6起案件涉及营养餐。记者调查发现,近两年来,云南省的校长贪污受贿案频频爆发,已引发主管部门的警醒与反思。
彝良“窝案”
供应商与校长们达成隐秘交易
今年五六月间,在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上,彝良县人民检察院公开了21条涉及营养餐、校服的贪污受贿信息,由于相关信息未涉及细节,被当地民间视为校长“窝案”的这批案件,直到最近经媒体披露后方才引来关注。
“窝案”共涉及当地9所学校中的9名校长、6名副校长、3名经费管理员及1名工会主席,另有1名鲜肉供应商和1名校服供应商落网。
彝良县人民法院新闻中心主任乐华方向成都商报记者确认,10月20日,鲜肉供应商周浩、学生校服供应商林文飞,由取保候审状态转为关押。周浩家住县城城郊,在当地经营猪肉生意多年,在为学校食堂提供鲜肉的过程中与校长们达成隐秘交易。
校长贪污受贿“窝案”中,涉及营养餐经费的共有6起,系列案件可能在11月审理。乐华方解释,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届时司法对贪腐的惩治更为严厉。
当地某小学副校长透露,大批量的校长、副校长被抓,已引起教育界的巨大震动,“我们称之为一个小县的塌方式腐败”。
这名副校长称,校长们究竟如何染指营养餐经费的,目前众说纷纭,流言版本甚多。当地有说法指,部分校长参与了鲜肉等食品的经营,“窝案”因校长间利益分配不均引发。
校长的集体“倒台”对学校正常运转造成影响。以角奎镇中心学校为例,该校1名校长和3名副校长涉案,目前学校工作由仅存的一名副校长带领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主持。
食堂“揩油”
类似案件多起:靠食堂谋取利益
10月19日,云南省纪委监察网发布消息称,德宏州梁河县4名中学原校长因受贿被查,其中3人被“双开”。通报显示,4名校长皆曾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食堂、校园超市承包中谋取利益。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4人收受贿赂时间均在2012年前后,彼时国家大力推行营养餐工程,各农村学校纷纷开建食堂。
今年7月7日,红河县人民法院对李鸣剑贪污受贿案做出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的一审判决。判决书显示,李鸣剑于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担任红河县三村中学校长时,利用职务便利,共计侵吞公款98345元。李鸣剑叫人挪用营养餐费3万元,购买云南印象香烟和紫米给人送礼。
2011年12月至1012年7月,祥云县云南驿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友宏,在为实施国家营养改善计划采购电烤箱、蒸饭车、绞肉机的过程中,非法收受了商人黄某的5万余元现金及iPad3平板电脑一台。这批蒸饭车、绞肉机指价格偏高、质量低劣,当地工商局认定这些机器以次充好。
2012年1月4日至2012年12月13日间,石林县板桥中心学校总务副主任兼食堂出纳杨云松利用职务便利,采取私自开具现金支票的方式,从学校食堂账户提取现金,给丈夫毕某某用于偿还债务、给家人看病。
彝良县所属的昭通市教育系统腐败现象令人瞩目,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的公开资料显示,鲁甸县教育局局长沈发平、永善县教育局副局长肖玖毅、饶松等因涉嫌受贿罪被审查起诉。
嘴中“刨食”
“和校长的个人品德相关”
国家营养餐工程自2011年秋季推行,截至今年6月的数据显示,中央和地方累计安排资金1443亿元,全国有1/3的县推行营养改善计划,3210万农村学生受惠。
工程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义务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故在彝良民间舆论看来,校长“窝案”被视作从学生嘴中刨食,性质十分恶劣。
“吃营养餐的受惠学生,每个学期都会发生变化。”彝良县教育局资助中心主任吴其坤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今年春季学期,该县吃营养餐的学生为83783人,秋季学期则为85198人,今年一共划拨了6729.62万元营养餐经费。营养餐只针对中餐,标准为4元。营养餐费的划拨,由各校上报的就餐人数确定,按每学期100天的标准一次性划拨。
吴其坤说,国家营养餐工程实施后,各地教育局就成立了营养办,后营养办划归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每所学校都有营养餐管理小组,校长任组长,一名副校长担任营养餐管理员,另外还安排了一名兼职的教师任陪餐人员。”
为保证营养餐经费使用到位,昭通市教育局实施“1345”管理方法,即:一个实名制管理系统,防止冒充冒领;入库、出库、食品添加剂和索证索票3本台账;学生实名制、物资采购信息、食谱、资金结余4个公示;安全检查、食品留样、餐具消毒、剩余物处理、教师陪餐5个记录。
“1345”管理办法如此之严,为何部分校长还能有机可乘?“我们认为这是个案现象,但我们仍旧感到很吃惊,它和校长的个人品德相关。”彝良县教育局资助中心营养办主任孙安江说,尽管只是个案,但校长身份特殊,难免会造成以点带面的恶劣影响。
10月8日,当地检察院、纪委、财政局等部门,在彝良县县城开了两场大会,对全县100余名校长、会计、出纳进行了纪律廉洁自律的教育,当日,昭通市审计局一名副局长,还专门就经费管理使用规范给校长们上了一堂课。校长“窝案”爆发后,当地教育系统内部也下发了相关文件进行督促检查。
校长“听课”
看反腐倡廉警示片,去监狱参观
彝良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周光富称,涉事的19名教育系统工作人员,除角奎镇中心学校校长潘华君与角奎镇花桥小学校长唐克相一直处于关押状态外,其他人员皆取保候审,在各单位低调履职。他称,由于司法机关尚未作出最终认定,教育局无依据对涉事的9所学校进行人事调整。成都商报记者与部分涉案校长通话或取得见面,他们以“身在案中”为由拒绝做出解释。
“他们以前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都是比较高的,但人是会变的。”周光富说,为加强对校长们的教育,教育局每年至少开3次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与校长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断给他们放反腐倡廉的警示片,还带他们去监狱参观过,“要求他们民主管理,有重大问题多开会研究。”他称,此次涉事的校长均都参加过这样的会议。
在当地教育局看来,国家营养餐工程的确让农村孩子的营养得到供给,但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却为此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所以丑闻的另一面,是国家营养餐工程实施后,广大校长们的工作之难。
此外,营养餐工程实施后,学校并未增加工人编制,很多教师不得不分出精力投身采购,一些教师身心疲惫,无法专心投入教学,很多教师还承担了保姆、炊事员、后勤服务人员的职责。
“营养餐是个新生事物,它究竟会遇到什么新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我们的工作,也只能逐步完善。”周光富说。(记者 刘木木 发自云南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