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为何跌回到了6年前
不经意间,国际粮食价格重新回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低点。小麦、玉米、大米、大豆的价格均从危机后反弹的高点下滑超过50%,大米的价格虽然跌幅不及50%,但是由于危机时反弹高点不够,所以目前的绝对价格水平反而是大幅低于危机时的最低水平。以泰国大米(5%破碎率)为例,危机前价格最高冲到1000美元/吨以上,危机期间价格最低跌到470美元/吨,危机后最高反弹到620美元/吨,但是当前已经跌到375美元/吨(8月份数据),比危机期间的低点还要低20%。
当前全球经济仍然低迷,但是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均已超过危机前的最高水平。与2008年相比,美国2014年GDP扩张了7.5%,中国2014年GDP扩张了80%,日本2014年GDP扩张了1.6%,欧盟2014年GDP基本持平。经济活动仍然在扩张,为什么粮食价格却在下降?不少人认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不要说经济仍在增长,就是经济下滑,饭也不能不吃,有“刚需”在,按道理,粮价应该是最坚挺的,怎么反而跌得这么厉害呢?
持这种逻辑的人,把粮食需求和吃饭需求划上等号,但显然二者并不是一回事。许多粮食生产出来并没有被人吃掉,而是被机器吃掉(工业需求),或者被牲畜吃掉(饲用需求),这些需求显然不是刚需。
有人可能会说,饲用需求是间接需求,最终是服务于人的肉禽蛋奶需求,还是可以算作“吃饭”需求。这其实有点勉强了。如果把肉禽蛋奶需求也算作吃饭需求,那么吃饭需求就不是那么“刚”了。因为,不吃或者减少肉禽蛋奶的需求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多大的伤害。印度人至今肉类消费极少,不妨碍其民族繁衍至今并且日益昌盛。印度人多素食,固然有其文化风俗习惯因素,但是收入低才是根本原因。印度的上层社会以及移民到欧美的印度人肉类摄入量远高于一般印度人就是典型的证明。中国人的肉类需求的大量增加也不过是十多年的事情,改革开放前,普通人家一年难尝肉味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也是收入变化后在饮食上表现出来的巨大差异。一种需求如果受收入变化影响很大,我们就说这种需求很有弹性,而不能称之为刚需了。
那么抛开肉类需求,真正的吃饭需求是不是就不受收入影响、就很刚性了呢?稍微动下脑筋,其实也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因为裤腰带总是可以勒一勒的,人也不是每天都必须吃三餐的,牙缝里也是可以抠出钱来的。这是指一个人处于极端贫穷的状态是可以压缩自己的口粮消费的,当达到一定的收入程度,口粮消费量就会保持稳定了,不会因为收入增加或下降而调整自己的口粮消费。那么,到了这种收入水平,是不是就意味着吃饭需求就达到了刚需呢?还是不会。因为饭量虽然不会有变化,但是饭的内容会有变化。同样是每天半斤米,但是以前吃的是3块钱一斤的,现在收入提高了,换成10块钱一斤的了。大米总消费没有变,但是随着收入的变化,其内部品种的消费比例发生了改变。
经济不景气收入增长缓慢时,高端大米需求会比中低端下滑更快,这意味着大米整体消费价格的下降(需求由高端向中低端转移的结果)。从量上看,大米的消费量并没有受到收入的影响,但是需求结构受到了影响,进而价格也受到影响。从宏观上,我们就会看到因为经济不行大米价格下降,这个下降不是因为人们减少了大米的消费,而是改变了大米的消费结构。而这是发出“经济不行难道就不吃饭了吗”质疑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很多问题,不沉下去关注细节,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
除了食用需求、工业需求和饲用需求,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粮食被浪费了,这些被浪费丢弃浪费的粮食也是消费者掏钱购买的,因此在统计的时候仍然计入粮食需求。这些“浪费”需求则与收入水平息息相关。整体来说,人们收入水平越高,粮食浪费现象越普遍。以前是掉在桌子上的一粒饭都会被捡起来吃掉,现在是大量吃不完的大鱼大肉直接扔进了垃圾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2012年的数据,每年全世界有13亿吨粮食被浪费,其中的大部分来自于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如果这些食品中有四分之一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9亿的饥饿人口。
浪费粮食从道德上固然值得谴责,但是既然浪费者掏了钱,那么“浪费”本身也是其处理所购买粮食的权利之一。没有法律规定说,一个人必须要吃完其所购买的所有食品。粮食浪费之所以集中在欧美,不是因为欧美人天生爱浪费,是因为欧美人收入水平高,食品相对廉价,人们浪费得起。这意味着粮食的“浪费”需求是非常有弹性的。当经济下滑、人们收入下降时,粮食的浪费现象首先会减少,这意味着粮食需求的下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粮价会下降。
以上啰里啰唆地讲了这么多,是想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粮食需求并非刚性的,粮食和许多普通商品一样,其需求受收入的影响很大。当下次别人发出“经济不行难道就不吃饭了吗”的疑问时,你可以晓之以上述道理。但是,这个仍然不能破解本文开头提出的疑问:经济总量在扩张,为什么粮价反而不如6年前?经济总量扩张意味着社会收入水平相较于6年前是提高的,根据前面的逻辑,粮食需求也是高于6年前的,那么价格怎么反而下来了呢?
其实,很简单,6年来粮食需求上升了,但是粮食的供给也上升了,而且上升得比需求还要快。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08-2014年,全球四大粮食作物(玉米、稻谷、小麦、大豆)2014年产量是2008年的1.18倍,6年累计总产量是161亿吨,累计消费量是158亿吨,产仍然是大于需。(来源:凤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