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抗菌药 治疗“输液病”
青霉素、头孢、氧氟沙星……这些抽象的化学药品名称如今已被众人熟知。当这些抗菌类药物不断出现在患者的药物清单中时,“输液病”已悄悄上身。近年来,抗菌类药物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为了避免小病大治、依赖输液的情况,全国各地卫生计生部门都出台了相关措施。今年,我省将加强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管理列入药政重点工作,以此来治疗“输液病”。
患者观念变了输液人群少了
感冒、咳嗽、发烧……身体一有点小毛病,就会想着赶紧去医院打点滴消炎症。为了不让疾病耽误工作,许多人生病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医院输液,通过抗菌类药物消除炎症。3月18日,在省城几家医院的输液室,不少患者正在输液,但是,尽管输液的人不少,医院护士们普遍觉得比起以前,现在选择输液的患者少了。
在输液人群中,主动要求医生输液的人群主要有家长、上班族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因为,家长担心感冒影响孩子学习,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这类人希望通过输液缩短病程。而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希望通过输液的方式达到身体保健目的。
“输液会产生依赖,时间久了身体抵抗力越来越低,所以,现在我慢慢学着改掉感冒就输液的毛病。”30岁的王玮虽然年轻,但是感冒就会去社区医院打针。3月18日,他去西山一巷社区医院看病时,医生建议他选择肌肉注射。他接受了医生的建议,自己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这一次他没有主动要求打抗菌素。
抗菌药物使用应该因人而异
儿童在输液大军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儿童因感冒发烧被送进医院,常规检查血项,根据详细的检查结果再开药方,如果需要输液治疗,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式,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挂水,如果必须挂水,也要尽量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在省城各大医院,医生通常遵循着这样的治疗方式。医生如果不合理用药,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但是,完全摆脱抗菌药物,也要视情况而定。
“普通感冒没必要打点滴,因为静脉输液是侵入性的给药方式,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如果发生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会很危险。但是,输液与否要根据疾病的发展程度以及患者的自身情况,并不是简单地说哪种疾病不需要输液就一定不要输液。”城北区社区卫生院的张大夫说。
控制抗菌药使用我省早有“紧箍咒”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开展合理用药监测……抗菌药的使用被列入今年全省药政重点工作中。近年来,我省在医改中逐步打破“以药补医”机制,用药行为得到一定规范。其中,整治抗菌类药物的使用,成为了我省各级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紧箍咒”。
在我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中,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儿童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0%。此外,我省还对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妇产医院、精神病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也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此外,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的医师、科室和医疗机构,我省卫生行政部门将给予相应处罚。
相关新闻
抗菌类药物使用管理列入今年药政重点工作
为了缩短病程,减少痛苦,一些患者将输液作为治病的首选。然而,在输液过程中滥用抗菌类药物已悄然成风。3月18日,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为了控制合理用药,我省已将加强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管理列入今年的药政重点工作。
今年的药政重点工作,我省将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全省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二、三级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制度奖惩激励机制,探索实施老年人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工作;完善药物使用管理政策,研究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和低价药配备使用比例,解决基层和二、三级医院用药不衔接的矛盾,保障分级诊疗工作顺利实施;优化基本药物目录结构,组织开展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综合评价工作,进一步优化省增补药品目录结构和数量;加强临床用药保障,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模式,推进以基本药物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基本药物监测评价,将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监测评价范围,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各环节的有效监测。
我省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调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措施,二、三级医院和非政府办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控制指标年内全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