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中巴经济走廊的河南人
中建七局巴基斯坦PKM项目三分部员工与当地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记者 谭勇 摄)
开栏的话
千载丝路架桥梁,携手合作谱华章。河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建设重要省份,与“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经济发展互补性强、合作交流潜力大。
我省企业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合作,项目分布于中亚、东南亚、中东欧、非洲等地。
为迎接5月中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即日起,本报开设“闯丝路的豫企故事”栏目,选取我省企业、机构等走出去、引进来的代表,报道他们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探索、故事、做法、体会等,并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全媒体报道手段,希望能帮助读者开阔眼界,并为我省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借鉴参考。
4月27日,距中原万里之外的巴基斯坦拉希姆亚尔汗已是烈日炎炎,在超过45℃的高温下,中建七局巴基斯坦PKM项目(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三分部的工人们施工正酣,他们在为争夺4月份综合评比第一名努力赶工。
“相比而言,你们是这条路上施工的中国公司中做得最好的,我发自内心地欣赏你们所做的努力!”巴基斯坦国家公路局委员曼斯阿木·萨黑对中建七局PKM项目三分部这样评价。
中建七局PKM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最大的交通基建项目之一。作为连接巴基斯坦南北的经济大动脉,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穿越巴基斯坦南北,造福当地1.38亿人。总部位于郑州的中建七局负责施工的三分部位于当地旁遮普省和信德省交界处,合同额近4亿美元。
“相对国内而言,在巴基斯坦,我们面临新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在这里资源保障和风险防范等都与国内差别巨大。”中建七局PKM项目三分部项目经理徐继超说,由于长期受“基地组织”影响,巴基斯坦恐怖势力猖獗,安全形势尤为复杂。这里气候恶劣,天气炎热,每年有9个月气温经常在40℃以上,其中5个月在50℃左右。蔬菜匮乏,饮食习惯与国内大相径庭。
尽管困难重重,走出去的中建七局却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在中国建筑总包部的综合评比中,中建七局PKM项目三分部荣获2016年10月份第一名、11月份第二名、12月份暨四季度第一名、2017年一季度第一名,并荣获“最佳履约项目”“最佳质量奖”。“感谢中建七局PKM项目三分部全体员工起到的表率作用!”4月7日,中建股份副总裁郑学选在施工现场动情地说。
当地政府为中建七局PKM项目三分部配备了由军队和警察共450人组成的安保力量,相当于每名中国人有3.4个安保人员。很多巴基斯坦人会主动为中国人提供当地的奶茶和水果:“中国人民是巴基斯坦人民最好的朋友,你们帮助我们修路,我们应该感谢你们!”
在帮助巴基斯坦修路的同时,中建七局人始终不忘驻豫央企的社会责任。2016年9月,在中建七局PKM项目三分部工作的巴方工程师阿里的妻子突发心脏病,手术治疗需要预缴80万卢比。面对天文数字般的治疗费用,阿里心急如焚、一筹莫展。
得知这一消息,项目员工紧急筹款15.1万卢比。与此同时,中建七局PKM项目三分部所属郑州交通公司总部第一时间发动公司所有员工捐款折合60万卢比。阿里的妻子得益于这笔善款,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后续康复效果也很好,现在已经完全恢复健康。
阿里很感谢河南人民对他的无偿帮助,更加积极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现在他已经成为当地巴籍员工的榜样和表率。这个故事至今仍被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津津乐道。
“在巴基斯坦,我们时刻不忘‘做个受人尊敬的中国人’,通过属地化管理促进3000余名沿线村民就业,通过捐资助学缓解沿线儿童入学难题,通过融合发展凝聚两国员工之间的向心力,塑造负责任的央企形象,增进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建七局PKM项目三分部党支部书记王以敏这样说。
沙漠绿洲,丝路古城,古老的丝绸之路缔结了中巴友谊,走出去的中建七局人,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河南文化的传播者,不断续写着中巴两国人民友谊的新篇章。(记者 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