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 安徽芜湖推动质量效益双提升

14.08.2015  11:20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安徽省芜湖市经信委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提升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效益增长为主线,强化企业服务为重点,突出政策推动、产业升级、技改创新、兼并重组、两化融合、帮扶企业等措施落实,着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增长。

      对此,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了芜湖市经信委主任王志鹏,请他回顾了芜湖市上半年工作并对下半年的发展情况做出展望。

      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王志鹏表示,上半年芜湖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首先是工业总量保持稳增长。1~6月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815.24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90.7亿元,同比增长11.1%。在全国、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的状况下,芜湖市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超出全国、全省增幅4.9和2.4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1~6月,芜湖市首位产业实现总产值1320.5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46.9%,同比增长11.7%。四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992.04亿元,占规模工业70.8%,增长9.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589.54亿元,占规模工业20.9%,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增长15.8%,高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速7.1个百分点。

      三是规模企业稳步增加。1~6月,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8户,超全年目标68户,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956户。

      四是工业投资回升。1~6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671.67亿元,同比增长16.1%,超上年同期5个百分点。

      在谈到上半年工作重点,王志鹏总结说,上半年市经信委的工作主要有七项。第一,市企业服务中心启动运行,“易企网”平台发挥作用。第二,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完善“一企一组一策”帮扶机制。第三,加强重大工业项目调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第四,加强政策对接,助力企业发展。第五,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第六,落实政策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第七,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扩大信息消费。

      五项工作定调下半年发展

      针对下半年重点工作,王志鹏指出,要建立企业帮扶机制长效化。修订和完善《全市2015年“一企一组一策”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对企业信誉好、成长潜力大、效益贡献多、市场前景好面临暂时困难的企业给予帮扶支持,分期分批确定重点帮扶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管理。实施精准服务,实现规模企业帮扶全覆盖。

      增强工业经济运行效益化。坚持以稳增长为首要任务,以质量为工作中心,不断提高有效益的工业增长。加强规模以下企业培育储备,将主营收入在500万~2000万元规模以下企业列入“小升规”培育库,淘汰“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腾出要素空间,汇集现有政策、叠加支持企业市场开拓、技术改造、模式创新、品牌培育和管理培训,确保全年净增规模企业超150户。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产业、产能、产品、技术立体对外输出,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境先进技术合作,以建设项目带动产品设备出口。引导钢铁、水泥、船舶、电线电缆等行业的企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愿”的方式,支持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区域的兼并重组,全年完成企业兼并重组50家以上。

      推动工业项目投入有效化。申报一批列入国家和省级导向计划的技改项目,实施续建和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0个,亿元以下项目100个。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以省十大高成长产业和芜湖市确定培育的新兴产业为抓手,以扩大信息消费等六大消费热点为重点。突出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打造“智慧企业”、“智慧工厂”、“智慧园区”等重点,科学编制“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芜湖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分步制定各产业发展规划,使规划成为引领芜湖市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蓝本。

      促进企业融资服务多样化。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惠政策,突出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积极协调金融机构,适当提高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增加信贷投放,力争做到不抽贷、不停贷。发挥芜湖市各级国有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额占全部新发生融资担保业务比重。

      提升企业发展环境优质化。创新企业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企业服务模式,市、县(区)企业服务中心和“易企网”全面运行,实现年底10000户企业上网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