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婴救孤》访巴演出大获成功的启示

22.09.2015  19:47
巴文化遗产部官员与访问团员合影 青年学生与李树建院长-程婴扮演者合影 演出后全体合影

近日,河南省豫剧二团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国家艺术中心剧场演出的传统豫剧《程婴救孤》大获成功。不仅表现在演出剧场前所未有爆满,而且每到剧情高潮和幕间转换观众都频频报以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走上舞台,与演员进行交流、合影留念,久久不愿离去。

一个地方传统戏剧为何能够这样吸引巴基斯坦观众,从而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带着这个问题我采访了带团来访的河南省文化厅康洁副厅长和扮演程婴的河南省豫剧院李树建院长。从他们介绍的大量情况中可以看出,此剧在巴演出获得成功绝非偶然,它展示出中国文化成功走向世界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其它文化单位走出国门,履行传播中华文化责任,增强中国软实力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形式要适合所在国家文化宗教习惯。巴基斯坦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与中国一样同属东方文化区。由于历史传统和宗教的缘故,巴对公共文化活动持较为严肃、认真的态度,主流大众对现代西方崇尚的薄、透、露以及纯粹娱乐性的节目有抵触情绪。因此,在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时就要主动适应这一国情,才能让观众在第一感觉上接受。中国传统戏剧服饰规范性、装饰性、角色性和可舞性特征决定了其大方、规范、严肃的表像,宽衣博带,表现的是一种庄重、含蓄之美,与当今巴服装有相似之处,观众自然接受起来没有心理冲击和文化障碍。

二、要选好有冲击力、穿透力的故事—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出现过无数个惊天地、泣鬼神、动心魄、撼灵魂的感人故事。战国时期程婴和公孙杵臼维护正义、舍身救孤就是其中的一个。它不仅为后世广为传颂,还被编成了戏剧,以不同剧种、不同剧名出现在舞台上。豫剧《程婴救孤》、京剧《赵氏孤儿》还有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等等都表现忍辱负重、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英雄之气笼罩全剧--为了正义战胜邪恶,人们舍己救人、矢志不渝,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将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历史戏剧搬到海外,展示程婴、公孙杵臼的胆识、智慧和牺牲精神,忍辱负重、扶孤舍命的高尚境界,并且大获成功,充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一直提倡的那股正气,无论运用到什么艺术中,都是大美,完全可以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可以起到“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软实力”的作用。

三、要讲清楚故事,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中国和巴基斯坦语言不同,文化相异,如何让舞台情景为观众所知、爱看是现实挑战。为此,剧组在剧本改编、场景布置、英文字幕上下了很大功夫。

改编剧本就是去除繁缛,存留精华,让剧情紧凑、环环相扣,避免了传统戏剧有时存在节奏拖沓的情形,使之更加动人心弦,引人入胜。场景布置则是要另外加装醒目、清晰的对白、唱词提示版,而且不能干扰舞台布景。第三是要做好英文翻译,要用非常地道的英文来诠释剧情发展,避免中式英文,让人能够读得通、看得懂。

正是做好了上述几点,就无怪乎《程婴救孤》可是连演13年,在国内连获殊荣,并外访几十个国家,荣登梅兰芳大剧院、百老汇等著名艺术殿堂了。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表明,在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力度,增强中国软实力建设方面,文化单位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