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迁入长葛 家门口涌起产业化浪潮发家致富

22.09.2014  11:34

  淅川移民胸戴红花迁入长葛。朱宁摄

  背景素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葛段全长11.3公里,途经坡胡、后河两镇16个行政村,工程总占地面积4319.22亩。每年向长葛市区供水5720万立方米,口门设计流量2.0立方米/秒。长葛市有移民4449名,分布在和尚桥镇新张营、石固镇丹阳和官亭乡下集三个移民村。

  鸡舍里8000只蛋鸡在笼子里悠闲地啄食,喂料、排粪全部实现自动化,食槽下面是一枚枚待收的新鲜鸡蛋。“蛋价现在5.5元一斤,照这个行情,今年挣10万元不成问题。”9月19日,村民肖铁群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肖铁群是长葛市石固镇丹阳村移民,去年他借助于移民“后扶政策”投资30万元建设了这个现代化的养鸡场,开始走上规模养殖的产业化道路。

  产业化也让同村的李宏伟实现了自己的“蒜黄梦”。从2011年搬迁至今,他租用村里养殖小区的用地自己当老板,搭建大棚种蒜黄,到今年已陆续开辟出3个大棚,年产蒜黄5万斤,收入近10万元。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是我从前在外打工时咋也想不到的生活。”李宏伟如今有了房子车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产业化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些种植养殖大户和能手,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移民在家门口就业,身份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

  长葛市工业发达,拥有黄河、森源、众品等多家上市企业。和尚桥镇新张营移民村离长葛市中心仅2.5公里,紧临长葛城南工业区,有长江以北最大的钢材集散市场,村周围规模以上的私有企业就达300余家。

  要说新张营村这些年的变化,村支部副书记周新有最有发言权。“以前我们村的年轻人要么在本村建筑队打工,要么南下广州、深圳,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务工。

  而长葛当地很多企业的流水线作业,技术性强、管理规范、制度严格。为帮助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生活,长葛市推行“就地培训、就地创业、就地转移”。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吴志强告诉记者,移民办先摸底,对有就业愿望的移民进行登记;依托周边钢材交易市场、机械配件市场、板材加工专业村,为移民提供经营摊位并进行技术培训;先后举办多次移民劳务用工对接洽谈会,全市5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机械制造、陶瓷加工、保洁等30多个工种、1940个就业岗位,593人达成了用工意向。

  如今,新张营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比例高达50%。“经过订单式培训,年轻人提高了竞争力,平均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而且就近上班也让老人和孩子得到了更好的照顾。”在周新有看来,村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了,房屋装修得越来越舒适了,姑娘小伙儿们也越来越时尚了……他的儿子周锁还娶了一位长葛姑娘,成为张营新村第一户与当地通婚的移民家庭,“当时老家南阳电视台和长葛电视台还都来全程跟拍‘移民的幸福’生活呢。”提起儿子小两口,周新有乐得合不拢嘴。

  “到不了的都叫作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移民来到长葛尽管远离故土,但家门口涌起的产业化浪潮让他们或发家致富,或完成了身份转变,正如周新有所说:“虽然离老家远了,但搬到这儿,真是来对了,以后我的子女就在长葛扎根了。”(记者 郑兴华 董学彦 刘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