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产业 下一个投资金矿
被视作“下一个金矿”的移动医疗产业近年正在快速热起,大量VC/PE投入这一领域:继去年7月获得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9月初,春雨医生又与好药师达成重磅战略合作,将直接向用户提供网上药品推荐和购药服务;去年9月中旬,丁香园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投资,9月下旬,九安医疗iHealth品牌亦获小米2500万美元投资;去年10月,挂号网又拿到腾讯一亿美元的C轮融资,这也是目前国内移动医疗企业获取的最大一笔融资。
截止去年底,腾讯已狂砸1亿7千万美元,入主丁香园和挂号网,马化腾布局移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野心路人皆知。去年12月7日,QQ健康中心首次亮相,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接入手机QQ的健康中心后,通过开放式的健康管理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健康状况。
不过,时下有能力与腾讯掰手腕,唯有杀进华尔街的阿里巴巴——从天猫医药馆到支付宝牵手海王星辰,再到马云设想中的终极杀器——未来医院,阿里巴巴也一直想打开通往移动医疗的这扇大门。去年12月5日,阿里健康旗下首款产品“阿里健康客户端”浮出水面。通过该手机客户端,用户可以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拍照上传,社会药店通过则以市场竞价的方式响应电子处方,用户则根据价格、服务、品牌等因素选择提供药品供应和配送的商家。
不过,在国内,对移动医疗领域虎视眈眈的巨头,决非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二马想要独自瓜分国内移动医疗健康领域,小米雷军恐怕首先就不答应,京东刘强东可能也会有意见,当然,百度的李彦宏更不会坐视二马在移动医疗健康领域谈笑风生。还有苏宁、国美、当当也想插足,让自己也有移动医疗的三亩地。
等等,不一而足。
显然,移动医疗已串起了一个长长的产业链,在这一产业地带,既有传统医疗服务厂商的长袖善舞,也有IT巨头们的纵横捭阖,还有风险资本的纷至沓来,亦可以看到移动运营商、数据公司、保险企业等许多企业摩拳擦掌的身影。
在去年12月第四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大会上,清科董事长倪正东表示,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独居老人日益增多,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将是移动医疗增长的丰厚基础,移动互联网和医疗健康将成最受投资者关注的两大行业,而作为交集,移动医疗将在未来3-5年内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据IDC发布的中国医疗卫生十大IT趋势指出,移动医疗将成为2014-2017年医疗机构重点建设的IT系统之一。当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在移动医疗方面先行一步,不同的商业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Epocrates、WellDoc等应用。在国内,移动医疗的概念也于2012年起开始讨论,时下App方面丁香园、春雨天下、白天使、杏树林等移动医疗公司也开始了行业摸索,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而随着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逐步兴起,移动医疗的软硬件结合势必引发下一个市场爆发点。
目前最受到资本高度追捧就是可穿戴移动智能设备概念。互联网医疗专家指出,在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一众功能中,健康管理、医疗检测功能无疑是最具刚性需求,功能最具革命的一项。需求端,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注重健康管理,而老龄化、慢病患者的增加,也增加了对可穿戴设备实时检测、远程监控等功能的需求。供给端的可穿戴设备厂商也正积极地以可穿戴移动设备为数据交互中心,为患者提供移动智能云服务,采集并建立大数据库,探索更多基于患者数据的模式创新,如为医院诊疗检测、为医生辅助决策、为保险公司及时干预、减少保费支出等。因此可穿戴细分领域未来具有越来越大的想象空间。
艾媒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8亿元左右,到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0%以上。而智研数据研究中心更乐观,其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元左右,其中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约为47.7亿元。
未来远程移动医疗将“无处不在”
从便携式血糖监测仪到基于移动网络的远程会诊,再到为各类慢性疾病患者远程制定并执行日常治疗计划的社区医疗专业人员分布网络……如今移动医疗正无处不在。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医疗给出的定义为:mHealth,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卫星通信、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等工具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它包括:远程患者监测、视频会诊、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装备、无线访问电子病例和处方等。
移动医疗作用明显意义深远。首先,移动医疗对老龄人口的治疗(尤其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治疗)更加便捷;其次,移动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间断治疗和拖延就医的情况;再者,移动医疗可通过设备监控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不再是依靠患者的自我判断;通过移动医疗,专家能实现不到现场、异地进行高清视频网络问诊、指导手术;等等。目前国内移动医疗服务领域主要应用有:远程教育与培训、远程数据采集、远程监控与管理、针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协同诊疗与护理、疾病与流行病传播跟踪及诊断治疗以及慢性病与健康管理支持等。
如目前腾讯正打造微医平台,计划与微信、QQ打通,让医院医生接入即可为挂号网、微信、QQ用户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去年6月微信首家“全流程就诊平台”上线,使对老龄人口的治疗更加便捷,也可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监控患者的治疗效果。
继去年4月入主中信21世纪药品交易网,挟美国上市之威的马云近日放言“支付宝将用5-10年时间打造‘未来医院’”,建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智能就医平台,让专家能实现不到现场、异地就能进行高清视频网络问诊、指导手术。目前支付宝打造的“第一期未来医院”为我们描绘了看病流程“移动智能化”的一幕:你无须挂号排队,无须眼巴巴紧盯叫号屏,无须为找不到医生而苦恼,挂号、缴费、候诊、取报告单等所有环节都可以在手机上轻松搞定——利用手机叫号终端,患者可以从手机上查询实时的叫号情况,据此做出合理的候诊时间安排;当需要交纳医疗费用时,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宝缴纳就诊费用;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查询检查报告……
而华为重金打造的智真移动远程会诊系统,目前采用真人大小的还原远端图像的技术,借用高清清晰的手术过程的实时编解码,已可使在不远千里的专家能观看到与现场主刀医生看到相同效果的整个过程……
此外,国内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范围涵盖寻医问诊、预约挂号、购买医药产品、查询专业信息等领域,如“春雨掌上医生”、“用药助手”、“5U家庭医生”、“好大夫在线”等。下图:移动医疗APP下载量和移动医疗用户需求
许多专家表示,移动医疗将是未来医疗形态,有了移动医疗,有了“云端医院”,看病将不难,将更加随心所欲。
当前,工信部正酝酿出台政策支持这一产业发展,国家卫计委、食药监总局也非常看好这一产业前景。
远程移动医疗的“四福将”
从互联网金融到互联网医疗,传统行业在移动互联大潮冲刷下,正迎来行业重构时代,同时也孕育新的重大投资机会,迎来投资的黄金时代。
当前,A股上市公司中,卫宁软件、东华软件、万达信息、东软集团、海虹控股、九安医疗、朗玛信息、三诺生物、福瑞股份、乐普医疗、宝莱特等10多只个股值得关注。这里重点推荐移动医疗概念股的“四虎将”。
1、卫宁软件(300253):打造医疗“毫州模式”,卡位价值凸显
1月13日,卫宁软件与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保安徽分公司等于签署《合作协议》,推出亳州个人医疗健康管理平台APP。亳州市民从此可通过手机APP实现预约挂号、费用结算等功能,可享受个人电子病历、慢病管理等全面健康管理服务。就此实现移动医疗服务闭环,在全国打造医疗领域“毫州模式”。
这份协议看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人社和医院而言,实现医保控费(2G)、商保控费(2B)与移动健康(2C)的深度融合。人保将承担医保经办机构职责,负责医保控费;第二:对患者而言,该移动健康APP实现了就诊流程与HIS流程的深度融合,闭环已经打通。“毫州模式”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充分实现了各方的利益诉求。专家认为,基于此,该模式成功运行可能性极大。未来以该模式向安徽乃至全国推广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2、九安医疗(002432):Ihealth海外延续高增长,联手小米蓄势待发
公司是移动医疗领域领头羊。公司Ihealth系列海外销售已形成规模,未来高速增长将延续。
近期联手小米,发力ihealth国内市场,共同打造国内市场移动医疗领域人气单品。Ihealth系列在海外市场成功销售得以验证后,公司去年7月面向国内市场发售首款ihealth系列产品,开始国内市场推广。去年9月引入小米投资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小米投资持有ihealth.Inc公司20%股份。合作中公司可免费享用小米的电商渠道资源,共同打造高性价比的人气单品,本次合作有望迅速打开ihealth系列的国内市场。
定增投资移动医疗周边生态,保障公司未来发展。近期九安公告称拟募集不超过8.1亿元资金,投资移动医疗周边生态及硬件研发基地、产品体验中心等。
3、三诺生物(300298):基本面在底部,盈利强健
公司移动医疗现正努力摸索、实践中。公司前期在移动医疗方面有所收获,入股了糖护科技并推出了手机血糖仪产品。手机血糖仪去年4月份开始销售,销售台数超过2-3万台,这跟老年人较少用智能手机有较大关系。未来较为看好心血管、糖尿病等大病种领域通过移动手段、可穿戴智能设备打造医疗闭环的市场潜力,三诺生物在血糖领域有广大的用户,未来如果能够整合好医生资源、构建好商业模式,则有可能大幅提升公司价值,在美国已有类似成功案例(如welldoc)。
上市以来,公司相继完成了销售人员扩充和渠道下沉、新产能投放、引进海外高级研发人才、股权激励等战略举措,至此公司在血糖监测领域的优势较明显;并购、海外市场、医院市场等提供业绩弹性,未来钱景看好。
4、鱼跃医疗(002223):内生有望加快,前景看好
2月5日,鱼跃医疗公告,称拟与鱼跃科技、吴群、张勇、姜迅、母剑明等共同投资设立苏州医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苏州医云”,从亊云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智能硬件的研发及云联网药品交易等业务。其中公司出资500万元占比10%股权,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鱼跃科技、吴群分别占比30%、20%。
预计需求、政策及技术进步将快速推动国内远程医疗行业快速収展。当前医疗资源不均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催生了远程医疗发展。为此国家密集出台各项政策鼓励探索建立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技术方面如医用可穿戴设备、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发展使远程医疗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发挥公司用户及专家医生资源优势,发展慢性病远程健康管理,成为公司未来一大核心竞争力。鱼跃具备国内最完整的家庭护理及慢病管理的产品线,具有长期积累的消费者资讯及丰厚临床专家资源,在以医疗为核心价值基础上布局移动云联,将贯通医生、病患、医械、药品,实现有效循环。通过建立慢性病远程健康管理平台连接大量用户和医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治疗健康管理服务,开通过医械、药品销售实现盈利闭环大模式。
远程移动医疗挑战仍不少
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跑出来的。虽然前景无限,未来移动医疗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还有不少。
国内移动医疗尚未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虽然移动医疗健康行业市场大,但因为体系的复杂性,商业模式并不显而易见。在国外,一些移动医疗产品已经有商业模式,主要是向医院、医生、药企、保险公司和消费者进行收费。例如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医疗公司Epocrates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2012年营收约为1.2亿美金,其中75%来自于药企,主要是为其提供的精准的广告和问卷调查服务。但是国内若主要靠药企来维持,难免又陷入违规牟利的商业怪圈之中。国内移动医疗暂时没有很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与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人们对医疗上面的观念意识方面都有关系。据悉,美国目前在医疗上的投入占到GDP16%左右,而我们是5%左右,且中国的人口众多,分配到个人则更少。另外,我国在保险上的付费、政府来付费的产品还比较少,而在美国只要这个产品可以降低疾病风险,提高患者安全或满意度,提高医院效率,得到保险公司的强力支持并无问题。而我国医疗价格未呈市场化,商业医疗保险赚钱少不敢过多投入,因而即便市场很大,但可行的商业模式还得继续进行摸索。
移动医疗需经过很长时间的布局期和很高的成本投入才有规模成效。比如移动护理系统,一些综合性医院因为难以承担上千万元的启动费用以及昂贵的后期维护成本,只在部分科室应用护理移动服务,且不能保证护士人手一台移动终端,导致系统应用难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急需国家和社会的加大投入。
技术障碍亦是一个问题。目前移动设备面临无线网络信号不均匀、条码识别率不高、待机时间短等问题,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同时,国内多数移动医疗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规范化、标准化是一大挑战。比如要实现移动护理,首先需要规范的医嘱术语和护理知识库,但目前缺乏国家层面的标准。医院内部基于新型业务的流程和模式尚未建立,应用效益难以评估等问题,也需要一一面对。而移动医疗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亦产生了各种乱象——错误引导、医疗健康知识纰漏、应用健康指导越界、造成用户健康负面影响等问题已经出现。未来移动健康和医疗这一公众领域在手机应用上的发展是否会像现在的打车应用一样被政府政策步步紧逼还不得而知,但由于不符合规范的行业从业者的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已经非常注意这个行业出现的问题,即政府监管即将出现,而这将是双刃剑的效应。还有,中国移动医疗行业想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与国际接轨,尤其需要符合国际医疗标准。但目前国内许多医疗实践,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没被纳入国际医疗标准的范畴,缺乏国际制度性规范。
存在定位不清、移动互联网属性不明等问题,也需要注意。很多医疗机构开发的APP,只是单纯地把PC端系统搬到移动终端设备上,并没有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优势。比如目前大部分移动医疗产品将核心业务定位在预约挂号部分,然而患者到医院后的诊中部分却是服务空白,需要移动互联网的系统继续支持。
另外,用户活跃度不高、使用频次较低,亦使移动医疗叫好不叫座。这些都影响到移动医疗的推广应用。现在移动医疗企业仍处于通过不同的产品功能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阶段,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移动医疗产品还需要大量的培植教育。
移动医疗这条路前方光明、前景无限,但这条路上也布满雾霾,如何吹散前方的雾霾,还需要从业者、用户、相关部门多方一起努力,才能全面暴发惠及社会,让移动互联网真正“改变医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