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激发河南创业热

25.11.2014  09:57

编者按:移动互联网大潮正席卷而来,移动互联网思维深刻改变着社会运行。传统行业要更好生存发展,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不断变革创新。今日本报刊发两篇有关本地发生的移动互联网故事,意在揭示,全民移动互联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今年以来,在郑州先后举办了6场有关互联网的大型会议和多场小型沙龙,创业咖啡馆、创业茶馆等新型交流平台的出现,改变了我省互联网创业者的交流氛围。

●移动互联网将引爆本地化服务,成为河南众多草根创业者寻求突破的“风口”。

●我省传统企业和传统媒体正积极谋求转型,拥抱移动互联网。

创业氛围变得浓厚了

一场会议引来了5000多人,还有许多人因为没票被挡在门外。

这一幕出现在11月13日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当天,中国(郑州)移动互联网创新峰会召开,各界人士参与热情空前火爆。

就在今年年初,对于河南互联网创业的氛围,业内人士还没有信心。

一位投资者1月23日在网上发帖称:“我有1000万,2014年计划在河南投资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行业,能做点什么?请大家给予指点。

很快有人回复:“目前,河南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可以说是0家。河南的互联网公司的总体水平也相对低下。创业环境不理想的前提下,有潜力的初创公司也不会选择落户河南。所以这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河南是互联网创业的“盐碱地”,这曾是业内人士对河南互联网发展环境的描述。虽然从河南走出去的互联网大咖也不乏其人,如前支付宝首席体验师、口袋通创始人白鸦,PPTV创始人姚欣等。但翻看这些人的简历,你会发现他们虽然早年在河南长大,但互联网事业却在京沪浙等地开花结果。

慧谷咖啡作为河南本土最早成立的互联网创业咖啡馆,其创始人之一王金虎对这几年河南互联网的发展感同身受。他说,河南互联网创业环境确实不能和北上广、深圳、浙江等地相比。一些人听到互联网的创业故事,受到激励去创业,他们想复制故事中的成功者,却发现拿不到投资,因为在河南投资互联网的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者非常少;一些人理念滞后,却以为自己的想法多么高大上,但其实能想到的,在一线城市已经有了成熟操作的项目;还有不少创业者奉行着闷声发大财的理念,秘而不宣,不愿与同行交流经验。

不过今年以来,这种沉闷的气氛已被打破。

今年在郑州举行的上千人规模的大型会议就有6场。”王金虎说,这些大型会议从全国各地请来了不少互联网大咖来分享经验,梳理前沿理念,促进合作对接,提升了河南互联网创业的整体氛围。而在平时,小型沙龙也大量出现,众多草根创业者交流增多。

创业咖啡馆、创业茶馆等交流平台今年又出现了几家。”王金虎说,交流环境改观的同时,投资环境也在变化。一些创投基金和孵化器也陆续出现,有的外地投资机构在豫开设办事处。以众筹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也在开辟筹措创业资本的新渠道。

河南互联网创业的春天正在来临。

本土创业者看到了希望

从早年的门户、论坛,到最近几年的团购、微博微信营销、电商等等,河南互联网发展一直扮演着潮流追赶者的角色。

不过,兴起的移动互联网让本土创业者看到了希望。移动互联网成为河南本土众多草根创业者寻求突破的“风口”。

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互联网圈中流传这句话,意思是创业要顺势而为。那么,下一个风口在哪儿?

13日参加创新峰会的亿邦动力网总裁郑敏,对此回答是移动电商。他说,今年“双11”,天猫的成交额达571亿元,其中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超过40%,京东、苏宁等其他的电商平台也出现了移动端交易额占比提高的情况。这表明移动电商出现了机会。

移动电商会比PC电商有更大的空间。”郑敏说,手机是目前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终端。人们是在更丰富的社交场景下使用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阅读、拍照、录音、录像,分享和转发,比如使用微信、陌陌、微博等社交网络,这是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不同的地方。而消费欲望常常是被社交激发出来的,比如女孩子要买包包买衣服,是因为有社交需求。

移动互联网将引爆本地化服务。”同样参加13日峰会的58同城高级副总裁张川认为,未来5年,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本地生活服务类公司将会消失,信息平台将逐渐崛起。

移动互联网将会给本地创业者带来更多机会。对此,张川认为,服务毕竟和实物不一样,服务受制于地理位置,完全分散化,不可能像实物那样借助快递跨区域送达用户手中。

饭宝网,郑州当地一家可以用手机微信叫外卖的应用。其创始人郭昌嘉告诉记者,他正做的饭宝网就是立足郑州的本地化生活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有800多家饭店加入他们的平台。作为本地创业者,对本地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会更熟悉,做本地服务也会更顺手。

今年我了解到的,仅郑州就有五六家本地生活服务类的移动互联网项目陆续上线。”郭昌嘉说。

移动电商广受创业者追捧

我省不少创业者看到了移动电商和本地服务移动互联网化的机会,对此极其追捧,但对移动互联网其他领域则反应平淡。13日峰会上的三个分论坛人气冷热不均,表明了这一情形。

主题是移动电商和O2O(从线上到线下)的B厅,能容纳1400多人,却人满为患,后来者只好排着队等待。而主题是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A厅和主题是游戏和可穿戴设备的C厅,本来可容纳人数就少,但还没坐满,其中C厅来的一半人都没有,很是冷清。

在郑州从事智能家居创业的聂亚东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其实在杭州也遇到过。这和技术门槛有关,移动电商与传统产业比较密切,创业者只需着眼商业模式,电商平台都有现成的技术解决方案。但可穿戴设备、游戏、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技术门槛就比较高,“如果你没有技术,这些领域就根本玩不了。

不过在杭州,做游戏还是蛮多的。”聂亚东说,游戏特别是手机游戏,在全国其实还是很热门的创业方向。

不同于传统零售,也不同于PC电商,怎么做移动电商?这确实成了当下河南创业者急于了解的内容。13日当天,几个大咖在峰会现场现身说法,引得掌声连连。

其中,把车厘子卖到一千万的“五格货栈”创始人潘定国分享经验的演讲,把全场气氛推到了高潮。

潘定国说,在移动互联网下,用户和生产者是可以直接对话的,生产者可以围绕特定人群提供极致体验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过去是以物为中心的资源抢占性的商品经营;移动互联网下,转为了以人为核心的多维商业模式的构建。

潘定国进一步详细解释,人的经营也就是构建三个圈:

第一,把用户发展为粉丝。通过卖东西沉淀用户,把用户信息存在数据库里,不能卖掉东西就完了。首先围绕特定人群,提供有个性、让用户喜欢的产品,做到产品能说服他,提供拒绝不了的服务。也就是扎扎实实做到用户为导向。

那么,用户为导向具体怎么做。

要花50%的时间去研究特定用户的痛点和需求,35%的时间做研发和生产,15%的时间来做营销。传统企业花50%~60%的时间来做市场营销了,很少花时间去研究用户,怎么能做出极致体验的产品?没有极致体验的产品,用户怎么会喜欢你呢?要提供全程极致体验,围绕用户痛点去创新。

第二,构建自有的服务系统来服务用户。过去企业无法建自己的广播电台和销售渠道,现在一个微信公众号和一个移动商城就可以了。

第三,构建多维度的盈利模式。小米公司不靠卖硬件挣钱,一个91应用商城就能带来数亿元收入,还有金融大数据等其他收入;“三只松鼠”这家卖坚果的电商,做了动漫和电影,实现虚实结合。

另一家移动电商“三个爸爸”,通过为儿童做空气净化器获得千万众筹的成功故事也打动了众多创业者。其创始人戴赛鹰说,极致体验不一定是某种功能,也会是好的体验。“我们围绕为孩子做的空气净化器找到了65个痛点。我们用情怀和故事来打动用户,也激励我们自己。

传统企业和传统媒体再出发

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目前有两类人群最为焦虑,但其中的一些人已经重新出发,二次创业。

一类是传统企业的老板。部分传统企业已经开始把现有业务嫁接到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中去。

郑州海外国际旅行社作为河南本土的一家旅行社,目前经营着10条境外游线路。总经理王晓东说,他们从去年开始布局移动互联网。“过去仅有实体门店和PC网站建设,但发现不少人特别是85后90后喜欢使用手机,手机成了他们信息接入的入口。入口变了,我们也要随着改变。

去年以来,王晓东的企业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官网,开展了从线上到线下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虽然现在业务量仅有10%。”但王晓东说,大势所趋,必须去做。

还有一类是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一线城市的传统媒体广告经营下滑状况,今年以来已经传导到省内。

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开始互联网创业,有的记者已经转型为自媒体人。

传统媒体自身也已开启转型,纷纷成立新媒体部门,推出全媒体报道,谋求业务转型。据了解,目前我省几大传媒集团都正在积极筹划自己的新媒体集团,有的已经注册成立并开始开拓业务。

不拥抱移动互联网就会死。”这句话正逐渐成为许多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