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打造崛起振兴新引擎

26.02.2016  09:22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宇通公司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客车惊艳欧洲客车市场,并成为法国未来10年新能源公交车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中信重工集团围绕转型升级克难攻坚,大力实施“金蓝领”工程,成立5个大工匠工作站创新团队,以“双创”释放创新活力,调动全员参与助推企业战略转型;

        ……

        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一招上水平”,对我省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国家三大战略规划,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打造新引擎催生新动能

        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在新常态下,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正在失去优势,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正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河南要“打好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等‘四张牌’”。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我省考察,希望河南“双创”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

        2014年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首次把“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写入这一纲领性文件。

        通过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我省一些地方迈出了坚实步伐。

        通过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河南仕佳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成为我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生产企业。2015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0%,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分路器芯片供应商。

        该公司只是鹤壁市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之一。依靠科技创新,鹤壁市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风生水起,近三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3倍以上,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抓手。2014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

        “十二五”期间,我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5000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4.1个百分点。

        我省围绕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必须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其关键作用。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传统产品市场下行的不利局面下,提前布局,主动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开发了电子级氢氟酸等高端新材料,打破了我国锂电池电解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抢占了新能源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也成为我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一个范例。

        201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截至2015年底,我省共培育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446家,高新技术企业135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98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24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255家。由我省企业(单位)牵头组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2家,涌现出中信重工、中铁装备、许继电器、宇通客车等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相关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就要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省积极适应新常态,在实施的科技创新类重大产业项目“清单”中,注重凸显出河南产业发展的“个性优势”:例如轨道交通联盟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围绕郑州地铁一号线一期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申报专利31项,完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33种,带动联盟企业研发投入4.66亿元,为郑州地铁一期工程提供设备价值10.2亿元,直接带动了我省相关产业的产值4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了企业单兵作战的模式,而是像轨道交通联盟这样,以整体推进带动重点突破,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部分产品在国家西电东输、载人航天等系列重大工程中获得应用,促进了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一批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实现了以重点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集群全面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河南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重要农业大省,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全面实现小康、加快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围绕粮食生产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我省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实现了新突破,选育了“矮抗58”、“浚单20”、“周麦22”等农作物新品种378个,实现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主导品种新一轮更新换代;通过实施“百千万”粮田丰产科技工程,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丰产的关键技术上实现多项突破,为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我省还在畜禽健康养殖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与集成,提升了畜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大农产品加工创新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在肉食加工、面食加工、速冻食品等关键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河南加快实现由“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的转变。

        ——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我省组织实施科技惠民行动计划,加快实施科技成果的集成式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不断应用于民生领域,使科技创新更多惠及民生。

        搭建新平台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是后发地区厚植优势、着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还是加快经济崛起、实现赶超目标的主要途径。

        ——着力打造省内创新平台。“十二五”期间,我省通过积极努力,成为国家农业信息化示范试点省,平顶山、焦作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我省争取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高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创新载体平台落地河南,促使更多国家创新资源向我省倾斜,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省制定出台《省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加快高新区发展。郑州高新区集聚了超过全省80%的规模以上的软件企业,北斗导航、云计算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洛阳高新区形成了以工业机器人等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新乡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在流感疫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血液制品等方面领跑全国……

        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各个高新区蓄势崛起,高新区已成为科技创新最活跃,科技投入水平最高,新技术、新产品、专利产出最多的创新高地。

        “十二五”期间,我省研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在数量上,全省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从2010年的1111家发展至2364家;在水平上,很多研发平台已居国内领先地位;在体系上,全省市级以上研发中心总数达到4176家,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国家、省、市三层次连接的研发创新体系。

        ——大力运用国内合作平台。加强与国家部委、中科院等合作。省政府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建立并落实会商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河南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争取建立了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等重要创新平台。不断深化与中科院的合作,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微生物所、过程工程研究所和半导体所等在河南建立了产业研究院或科技产业园。

        开展与发达地区、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深化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等51家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签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引进或共建了浙江大学郑州技术转移中心等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15个。

        ——积极开拓国际合作平台。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大力“引进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活动。加强与国际优秀科技服务机构合作,2015年举办了“中国(河南)新药研发交流与技术转移对接会”,承办了第六届“中意创新合作周”郑州专场活动,使我省又增加了开放合作的专业化平台。郑州大学“低碳及环境材料智能设计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省内三个单位被认定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至此,我省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达12个。

        积极“走出去”,加快企业海外发展步伐。我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日益密切,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对外开放格局。目前已有11家豫籍企业或机构在塔吉克斯坦落户。我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还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花结果”。企业以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中信重机、一拖集团等一批实力企业挥师海外开疆拓土,跨国并购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激发新能量增添新活力

        “十二五”期间,河南科技成就硕果累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6项,其中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专利申请和授权持续攀升,2015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突破7万件和4万件大关,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

        河南科技创新缘何成绩骄人?关键在于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营造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

        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其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我省着眼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省级科技计划改革。省委、省政府把省科技计划体系由32项整合为5类计划,进一步强化项目资金监管,优化财政科技计划布局和分类管理。

        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资金改革。对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科技计划,支持方式由过去面向部分企业的竞争性优惠转变成面向所有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更多采取“定门槛、定标准”,符合条件即予以支持,主要采用后补助、企业研发投入抵扣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

        “十二五”时期,全省财政科学技术累计支出达36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年均增长近20%。

        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2015年10月正式公布了河南省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的实施方案,是我省加快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的有力举措,设立5亿元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科技型小微企业以及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领办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十二五”期间,我省围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吸引人才。

        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的《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列为全省重大人才工程之首。自工程实施以来,全省“中原学者”数量达到49人,其中有6人当选“两院院士”;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达到383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达到488名,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达到389个,院士工作站达到223个。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2015年4月,省政府出台《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方案》,加大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新引进“千人计划”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7人,数量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我省还加大科技奖励改革力度。省政府出台国家科技奖省级配套奖金政策,重奖河南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获奖项目,配套奖励标准是国家奖奖金标准的10倍。

        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育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助力中原崛起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9月23日,在中信重工磨机工部“大工匠”工作室,李克强总理深有感触地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小微企业生存之路,又是大企业繁荣兴盛之道。“希望中原大地能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

        去年5月,省政府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从载体建设、机制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提出了11条措施,形成了全方位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工作体系。

        郑州飞轮威尔实业有限公司创办人李威在高校实验室研发出自平衡独轮车,产品投入市场当月就收到来自欧洲、东南亚地区和美国的订单,这主要得益于黄河众创空间免费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研发设备和其搭建的金融平台。

        这仅是我省大学生创业发展的一个案例。在此之前,我省实施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统筹省级科技资金1亿元,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全省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数量等创新创业载体已达125家,累计孵化培育企业9221家,为17.82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我省通过育主体、建载体、搭平台、优环境等举措,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全省共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1985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发展,建成“互联网+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融资、技术、孵化、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对接服务平台,有上线企业1万余家,孵化载体100余家,各类金融服务机构10余家。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对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实现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换,从而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