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的“重粮”情

05.06.2014  13:00
      粮食是天,只有经历过饥荒的人才会理解,刘清辰就是如此。

      新密市大隗镇麦田边,刘清辰黝黑的面庞上挂满了汗水。

      刘清辰是新密市大隗镇刘湾村种粮大户,今年61岁,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在他的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因此他比别人更懂得粮食的金贵。这些年,村里不少人离开了农业和土地,外出打工赚钱,但刘清辰割舍不下对土地的深情,种的地反而越来越多。

      “俺小时候,知道饿是啥滋味。当时村里大多数群众没粮食吃,田地上的野菜、河里的水草、树上的树叶、树皮都被吃光。能吃上红薯干、玉米面馍都算是奢侈了。”对于饥饿,刘清辰始终铭记在心。

      出于对粮食和土地的深情,他响应上级号召,去年承包了村里80亩地,还主动上门把外出打工顾不上种地的群众的地接手过来经营。

      “今年风调雨顺,俺种的80亩小麦按照亩产八九百斤估算,可为国家贡献六七万斤粮食。”说起今年的收成,刘清辰喜笑颜开。

      好的收成离不开辛勤劳作。谈到种地经验,刘清辰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种好小麦要念好种、耕、肥、水、防、收六字经,就是要选好良种、搞好深耕、施足底肥、浇好返青和拔节两场水、防治好病虫害、确保颗粒归仓。”

      在他看来,种田的好处还不止这些。“我的养猪场产的猪粪可以肥田,田里的秸秆可以用作饲草,现在养猪和种田实现了良性循环。”“下一步, 俺还要流转更多的地,种更多的田,打更多的粮,支援国家建设。”